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113歲,這是我第一次“逆生長”……

修繕把我從滄桑中喚醒,

今年我已經113歲高齡了。

首次見面,已過期頤之年的我也要向大家遞上名


(資料圖片)

113年,

汽笛聲已經遠去

墻磚作為我的衣衫,日益斑駁了

門窗作為我的雙眸,渾濁不堪了

為了再現我的風采和神韻

海淀人很拼、很努力。

將舊址住戶進行騰退,

將電力供暖管線改移,

將周邊空間進行清理整治,

一個完美的轉身,

背后是無數人的關注和行動。

墻面剝離用了3個月

一鑿一鑿地幫我脫離水泥的桎梏;

線腳、燈池、廊道……

修繕都經過嚴格考證

再一一為我去除沉疴,

整個過程不摻雜任何“想當然”。

是的,修繕不是讓我“返老還童”,

而是要妙手“完璧”、讓我“延年益壽”。

“最小程度干涉、最大程度復原”

整個過程我被每一位

有匠心的海淀人溫柔以待。

一別白云蒼狗,再見又是新生。

我要向很多很多人說聲“謝謝”!

將青草、油松、山桃、山茱萸

以及月臺、鐵軌、廊架等景觀小品送到我身邊,

歷時8個多月,234天,

我以嶄新的面貌回歸人民生活。

無數的痕跡中

是一個又一個歷史的細節,

星辰般閃亮的歷史瞬間里,

是中國不斷前行的跋涉。

一件件檔案、一頁頁報紙、

一幕幕影像

一張張清華園車站的“老車票”,

在我的車站舊址候車室里,

歷史在沸騰、情感在發酵......

當你于此駐足,

就能與光輝歲月迎面相逢。

清華園車站舊址—頤和園益壽堂—西苑機場—香山

從這里出發,74年前的“進京趕考之路”已連珠成鏈——一條蜿蜒在海淀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知史鑒今、砥礪前行的紅色文化線路。

等待每個有“赤子心、愛國情”的你前來探訪。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

帶著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命能量,我重新與歷史對話,與海淀對話。

“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

帶著殷殷囑托,站在百年前“爭氣路”的站臺上,讓我們踏上新時代的“趕考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內容來源:海淀宣傳公眾號)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