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云南省紅河州1.2萬余名生態護林員 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生態紅利

挎著水壺、帶上干糧,47歲的護林員李永開一大早就出門了。李永開是元陽縣新街鎮勝村村委會勝村村民,曾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被聘為生態護林員后,他每年能拿到8000元的護林工資,主要任務是在居住地周圍的2000余畝山林里巡山護林,加上種植草果、藥材的收入以及子女外出到廣東的務工收入,去年全家收入達到了2.3萬元。李永開說:“黨和政府把工作送到了家門口,讓我有了固定收入。作為生態護林員,我一定要好好干,守護好這片山林。”像李永開這樣被聘為生態護林員的群眾,紅河州現有1.2萬余名。為守護好綠水青山,全州自2016年以來從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通過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吃上了“生態飯”,切實享受到生態紅利。

截至目前,全州生態護林員崗位達12260個,按照每年人均不低于8000元、不高于1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年發放勞務報酬10088萬元,在帶動群眾就業增收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為做好生態管護員隊伍的建設管理,紅河州緊密結合脫貧地區生態護林員需求,多部門層層審核把關,精準選聘生態護林員,建立完善生態護林員名單臺賬和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強化縣鄉兩級檔案管理,做到方案一年一編、脫貧戶一戶一人、人員一年一聘,實現管護勞務報酬與績效考核掛鉤、人員動態管理。

通過生態護林員自學、縣鄉集中培訓、省州級專題培訓會等方式,全州不斷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隊伍,提升生態護林員基本技能,并由州級或縣市林草主管部門組成考核組,分季度和年度對生態護林員進行績效考核,作為年終績效補助發放依據,有效調動了生態管護員的工作積極性。

隨著生態護林員隊伍不斷壯大,紅河州境內森林資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州12260名生態護林員管護184.5萬公頃森林,實現森林管護面積全覆蓋。森林草原火災、涉林案件大幅下降,已連續26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涉林案件下降21%。

如今,生態護林員政策已成為紅河州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最閃亮的舉措,實現了生態保護、生態脫貧鞏固拓展、生態固邊、助力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等多重效應。

關鍵詞 生態紅利 紅河州生態護林員 勞務報酬 森林資源安全 森林管護 云南省紅河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