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彌渡縣整合項目資金一體化建設 把田園變風光產品成商品

大理州彌渡縣以“選好一個項目、建立一個標準體系、形成一個龍頭、創立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為目標,強化對土地、規劃、風貌等方面的管控,以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為核心區,集中整治果河路沿線,實施綠化美化工程,積極融入“一園四中心”和“小河淌水”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數字化,全力打造農業觀光示范園,把“田園”變成“風光”,“產品”變成“商品”。彌渡縣委副書記何尹全告訴記者:“通過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以智慧化、數字化等方式,提升組織化務工水平、基層治理水平、教育及健康保障能力,力爭今年把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所在的寅街鎮永豐村打造為鄉村振興示范村。”

彌渡縣委書記舒進說:“彌渡縣將用‘七種理念’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打造‘小河淌水鄉愁地、綠色蔬菜產業園’。其中,用規模化的理念,做大種植、養殖業;用工業化的理念,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用市場化的理念,做活農業市場經營主體;用旅游化的理念,做靚觀光采摘體驗產業;用智慧化的理念,做精現代農業;用組織化的理念,做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品牌化的理念,做優現代農業品牌。”

如何做好做深“農旅融合”這篇大文章?關鍵在一個“融”字。融合,不是把兩者簡單相加,而是要推動農業從單純的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促進產業鏈延伸,建立起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從目前發展態勢來看,農業和旅游融合,藍圖很美,但困難不少。一些景區缺少瞄準市場需求的針對性,已出現簡單重復的同質化現象,如何讓“好風景”變“好錢景”、有“好前景”,必須在“融”字上下足功夫。

近年來,彌渡縣寅街鎮以打造宜居宜旅鄉村為載體,先后完成了省級文明城鎮、省級衛生鄉鎮創建。今年,彌渡縣投資2700萬元,以寅街為中心,高標準、全域化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并將美麗城鎮和產業發展融合,描繪出一幅立體生態、宜居宜旅、農旅融合、產業環境互促互帶的鄉村振興藍圖。

金秋十月,記者走進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從科普體驗到采摘酸甜可口的小番茄、逛一逛鄉村集市、嘗一嘗特色小吃、在荷塘邊散散步,新奇的“另類”公園——數字農業公園正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新亮點。

整合項目資金一體化建設

鄉村美,首先是鄉風美。鄉風文明的提升不僅改變著鄉村生態面貌、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更是喚醒鄉村文化復蘇的重要力量。在鄉村文明提升的大潮中,彌渡縣前進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彌渡縣圍繞“發展農村數字經濟,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借力深圳春沐源公司的技術、品牌優勢,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數字化,將數字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各環節,實現生產和消費的智能匹配,及時將需求變化傳遞到生產端,實行標準化、智能化種植,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品質和產量,擴大消費市場。同時,整合種植、采摘、游覽、科普教育、農事體驗、數字農業展示,輻射帶動周圍農業發展及周邊村落餐飲、民宿等多項生產經營活動,延伸產業鏈,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2021年至2022年,“春沐源”櫻桃番茄連續兩年被評為云南省十大名品。

寅街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滬滇產業幫扶項目資金、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720萬元,建設櫻桃番茄玻璃溫室和采摘園。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依托春沐源櫻桃番茄數字農業觀光采摘園,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同步”,建設集文化傳播、科普教育、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特色化數字農業園區。

自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建成以來,彌渡縣政府、春沐源公司及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方聯動,以櫻桃番茄數字農業觀光采摘園引流,用周末集市拓展業態,在村莊風貌和鄉村旅游上謀劃、包裝、實施項目,數字農業公園魅力逐漸顯現,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升,有力推動了彌渡縣農文旅融合發展。

2021年以來,彌渡縣全面貫徹落實大理州委、州政府關于把彌渡縣建設成為“小河淌水鄉愁地、綠色蔬菜產業園”的定位要求,把以蔬菜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作為“十四五”期間百億元特色產業來培植,著力打造“一園四中心”(依托深圳春沐源公司發展櫻桃番茄1萬畝,打造國家級數字農業產業園;以生產彌渡酸腌菜為重點,年轉化新鮮蔬菜50萬噸,發酵蔬菜產品20萬噸,打造云南醬菜加工中心;完善滇西蔬菜交易中心服務功能,實現市場年交易量100萬噸以上,打造滇西蔬菜交易中心;依托智能溫室工廠化育苗基地500畝,推廣嫁接育苗技術,年提供種苗5億株以上,打造滇西蔬菜工廠化育苗中心;加快綠色有機生產基地建設,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模式,打造綠色農業示范中心)。目前,“一園四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全縣種植蔬菜23萬畝,總產量達100萬噸,農業產值超24億元;建成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0萬畝,培育17個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72個蔬菜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4個蔬菜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品牌打造成效明顯。

永豐村委會副主任劉美仙說:“數字農業項目的落地實施,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村莊舊貌換新顏,各族群眾腰包鼓了,思想變了,笑容也多了。”

“我們要進一步整合項目資金,包裝核心資源,優化發展環境,以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為核心,建設農文旅融合產業園區。”寅街鎮黨委書記李俊杰在談到未來發展時說。

打造數字農業公園新業態

彌渡縣結合“小河淌水溫泉小鎮鄉村振興示范園”“一河一路”“彌渡壩子是個大景區”等建設規劃,以融入縣城聯合中心城區為統領,充分發揮美麗寅街人文、生態、產業、城鄉、區位的五大優勢,堅持綠色發展,做好山水文章,挖掘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整合道路交通、水美鄉村、高標準農田、康養步道等建設項目,聚合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鄉村康養,形成多業態集聚鄉村旅游帶和集中片區。

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規劃面積61.5畝,包含數字農業觀光采摘園、永豐村鄉村旅游集市、特色餐飲、荷花塘、親子體驗農場等各類項目區域。采摘園每周六對外開放,公園每個月舉辦一次主題活動。通過第三方專業團隊的運營,讓不同的人在這里都能滿足休閑觀光和各類體驗的需求,進而帶動鄉村的餐飲、住宿、娛樂等配套服務提升,實現產業振興。

“家門口的這個公園跟其他地方的公園可不一樣,數字農業對我們來說真的很新奇,孩子喜歡來,周末散步也有了好去處。村子里的環境越變越好,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永豐村村民張尚明說。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共創共享

大理彌渡數字農業公園覆蓋永豐村5個組347戶1264人,由大理春沐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公司副總經理曲健介紹:“彌渡縣是春沐源公司在云南探索出以番茄種植為主,農文旅一體化發展實踐的第一站,不僅在數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加以創新,還著力加強人才培養。”

彌渡縣充分運用“黨組織+”模式,支持以春沐源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其中,投入“一村一品”產業扶貧資金200萬元,流轉土地1100畝,實現高營、永豐2個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4.4萬元;投入滬滇產業幫扶項目資金1000萬元,建設智能化玻璃溫室K1-滬滇協作區區棚7000平方米,實現寅街鎮11個村委會年收益100萬元;整合投入滬滇產業幫扶項目資金、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300萬元建設櫻桃番茄采摘觀光示范園,預計實現年收益101萬元。通過上述項目的實施,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開發公益性崗位60余個,帶動群眾年增收近500萬元。

自引進深圳春沐源公司發展數字農業后,種植1100畝櫻桃番茄,將資產確權到11個行政村。2021年,實現資產收益100萬元,自今年起每年增加到215萬元,11個行政村平均每個村集體收入增加19.55萬元,帶動240人實現就近務工。通過“黨組織+合作社+龍頭企業+金融機構+農戶”的“1+4”產業模式,整合省級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農戶貼息貸款資金等2450萬元入股合作社,建設1100頭標準化生豬養殖圈舍15棟,每棟收取租金收益26萬元。

如今的永豐村,已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旅游觀光型村落。游客既可以游覽沿線農業田園風光,感受鄉土文化,還能品嘗農家美食、購買生態農產品。隨著永豐村在彌渡縣周邊的名氣越來越大,驅車前來參觀游玩的人絡繹不絕。

關鍵詞 水美鄉村 高標準農田 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 七種理念 鄉村振興示范村 龍頭企業 金融機構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