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展區 澎湃新聞記者 周頔 攝
(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當前數據要素驅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正逐步顯現,以數據為核心對象的數據產業也在快速發展。
有研究顯示,截至2023年3月,我國數據產業企業數量已超過150萬家,近十年新成立企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9%。從融資規模來看,2022年我國數據產業融資金額達到3860億元,較2021年大幅增長。
在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上,聯合國主管經濟和社會事務的副秘書長李軍華多次強調,必須動員國際社會加大對數據的投資。他指出,數據界及其他利益相關方要激發數據創新,培育伙伴關系,動員高層政府支持并為數據產業發展吸引足夠的融資。
在數據產業領域,中國走在全球前列。論壇期間,22家中內外數據領域的企業參與了數據產業展覽。
近年來,數字金融作為一種革新性的新金融方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實現了快速、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一家正準備上市的杭州本地企業負責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該企業在區塊鏈、安全科技、分布式數據庫等領域推動數字科技的創新與應用,服務中小金融機構的數字化升級、服務業小微商家的數字化經營、產業鏈的數字化協作。目前,該企業正為超過1.1萬家數字化服務商提供產品和服務接口,給全國2000多家金融機構賦能,為消費者和小微商家提供小微信貸、消費金融、理財、保險等普惠金融服務。
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內容生產方式,也極大豐富了作品的傳播方式,催生了新的版權商業模式和平臺。一家學術平臺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企業正依托數據加工和智能化數據挖掘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整合治理、利用,基于海量的核心版權數據提供數據應用服務,支撐數據資源共享、大數據平臺建設及個性化定制。
“隨著數據量的快速增長,更先進的數字技術、更強大的數據服務能力,將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內容。”該負責人稱,將研發創新性先進技術,發揮海量世界知識大數據、大數據挖掘技術等優勢,不斷提升在數據資源、大數據治理和大數據知識管理等方面的服務能力。
在傳統工業生產領域,產業數字化也在賦能工業企業邁向管理新階段,使工業生產更加節能高效。在數據產業展區,一家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智能工廠項目。智能工廠的60類1500余臺設備實現了智能監測,所有數據經過處理最終匯集在智慧園區管理平臺,可以實時顯示工廠概況、制造運營、能耗排放等數據的實時動態。
“工廠的統計決策響應速度提升了80%,設備故障停機率降低50%。人均產出提升了5倍,人員同比減少了60%,訂單交付周期縮短了65%。”該負責人表示,通過全棧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制造業企業的供應鏈將更加協同,可以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準確性。
談及數據產業化新風口,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基于數據采集、標注、分析、存儲等全生命周期價值管理鏈的數據資源化進程正不斷深化。數據資產化探索逐步深化,數據確權在頂層規劃中有序推進,數據定價、交易流通等重啟探索,迎來了新一輪建設熱潮。”
對于下一步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負責人孫偉表示,將加快構建“1+N”的數據要素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和行業開展數據要素流通使用先行先試,統籌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和場內場外相結合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此外,還將適度超前部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光纖網絡擴容提速,5G的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