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格外火爆。多條熱門線路的車票都被提前搶購一空,甚至連商務座都沒能剩下。
在這里,河大衛想做一個小調查,五一期間的火車票,你買/候補到了嗎?
有網友就調侃了,勞動節買不到車票,你們就是這樣勞動的?
(資料圖)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勞動嘛。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當然要及時放飛下自我。
大家都知道,五一國際勞動節起源于1886年的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那么問題來了,我國古代有勞動節嗎?
河大衛悄悄地告訴你,不但有,而且有五個!明天就是勞動節了,今天咱們就梳理下我國古代的“勞動節”。
一、農歷二月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三皇五帝”之一的伏羲在每年農歷二月二,會率領各部落聯盟的首領“御駕親耕”。百姓也會在這天開始下田耕作。
之后,各朝代帝王紛紛效仿。西周時期,周武王在每年二月二率文武百官親自躬耕,并將這天定為“春龍節”。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明確記載。
到了唐代,二月二被正式定為“耕事節”或“勞農節”,有了合法的節日身份。皇帝要率領百官至田間勞作。為配合節日的喜慶氣氛,農民在下地播種時要在農具上綁上喜慶的紅綢。
清朝還有規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賦稅雜差,勞農節賞絹一匹,棉十斤,米一石。”這就是勞動人民在勞動節的福利啊。
可見二月二在我國古代與農民勞作真的是密不可分,稱其為中國古代的“勞動節”名副其實。民間有歌:“二月初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平秋。”
二+三、清明+谷雨
諺語有云:“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在清明和谷雨這兩個節氣之間,是特別適合勞作播種的。在我國少數民族侗族地區,就有著“清明下旱種,谷雨撒遲秧”的習俗。
清明前后,各地人們會以不同形式祈愿勞動后的豐收。每年4月20日,是山東榮成的漁民節。此節日起源于谷雨,延續2000余年后,至清道光年間被易名為漁民節。沿海漁民會在谷雨這天向海神娘娘敬酒后揚帆出海捕魚,以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這個節日可以說是漁民的“勞動節”。
順治曾在《春雪》中寫道:“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乾隆則在《采茶歌》中言:“無事回避出采茶,相將男婦實勞劬。”說明無論是哪種勞作,一年之計在于春吶。
四、農歷七月七
七月七除了感天動地的牛郎織女故事外,還被稱為“乞巧日”。其源于漢代民間做各種面點陳列于庭院,邀請天上織女來品評,以讓自己變得心靈手巧。
原來古人過這個節日,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勞動技能升級,可以說是女兒的勞動節。
說七月七是勞動者的節日,不僅因為乞巧,還因為它是七月的代表性節日。《詩經》中寫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豳風·七月》)描述的就是一副古代勞動人民的農耕圖。
在酷熱的農歷七月,勞動人民仍要下地勞作。澆水施肥、精心照料,每一項勞動都是豐收必不可少的前提。“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
五、農歷九月九
對于九月初九,我們的了解大多是重陽敬老,又或者賞花飲酒、賞秋登高。而重陽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之前。
《呂氏春秋》中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有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經歷了春耕、夏耘,秋收更是一年中的農忙之季。對于辛勞了許久的勞動人民,“曬秋”是勞動一年獲得回報的日子。農民晾曬農作物于田間地頭、房前屋后、懸窗屋頂等場所,成為傳統農俗之一。
與“二月二”開始一年的勞作不同,“九月九”大抵是結束一年勞作的日子。在收成主要靠天的古代社會,重陽為“辭青”日。草木逐漸凋零,氣候不利于大部分農作物生長,勞動人民也因此有機會得以喘息。
這天是個全家出游的好日子,難怪王維要感慨“遍插茱萸少一人”了。
六、勞動的每一天
除了前面說到的二月二、七月七、九月九,我們的傳統佳節中還有正月正春節、五月五端午節。
其實,三月三黃帝生辰也是上巳節,詩詞中常寫道“流觴”,指的就是這個節日水邊飲宴的習俗;而六月六曾被定為“洗象日”,有些地區是“伏羊節”,有些民族則是“祭牛節”。
如此看來,從正月正到九月九,比較盛大的祭祀或其他活動節日集中在這期間。雖然往后還有一些節氣,但在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主要在這九個月。人們期盼自己的勞動能得到相應的收獲,故而祭天、祭地、祭水,祈求五谷豐登。
其實,與“勞動”有關的節日,并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天。年復一年,循環往復,勞動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肉)。”《吳越春秋》的這首《彈歌》簡潔明快地描述了遠古時代人民的勞動生活:砍伐野竹,連接起來制成弓;打出泥彈,追捕獵物。《彈歌》是我國對“勞動”的最早記載,也被認為是文學之濫觴。
幾千年來,從彼時走到今天,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念,早已深深地浸潤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
監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編 | 戶明方? 編輯丨王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