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我是學技術的,就得精益求精”——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鼎勝新材主任工程師江敏|今日精選


(資料圖片)

4月下旬,位于京口經濟開發區的江蘇鼎勝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一輛輛運送鋁材的半掛和重卡不時來往穿梭,到處是一派繁忙景象。在公司鋁箔二車間一臺臺持續運轉的機器轟鳴聲中,記者在36#軋機前找到了公司裝備動力部主任工程師江敏。從周一獲知這臺軋機有產品頭尾升減速厚差的問題后,一直到周五,江敏都把時間撲在了這處工段,為及時解決問題殫精竭慮。

作為鼎勝新材裝備動力部工程師組的領頭人,江敏負責著整個企業的測厚儀、板形儀等進口設備的維護管理等工作,在遇到疑難電氣故障時,他要緊盯現場查找故障點,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機器正常運行起來,以保障生產任務的完成。同時針對一些進口高額備件,他要做好國產化替代方案,開展設備技術的升級改造,為企業生產出高質量產品提供更好的技術保障,因此江敏已是鼎勝有口皆碑的機械權威、技術能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7年從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進入鼎勝工作、21歲的江敏當時只是一名普通的電氣維護工。而16年后的他早已脫穎而出,在一線崗位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干、電氣工程師,其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呢?

江敏至今仍然記得師傅李洪寶對他的諄諄教誨,“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決不能沒有知識,只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哪里都能發光發熱!”作為青年工人的江敏,很快以滿腔熱情、勤奮好學的勁頭投入到了業務鉆研和忘我工作中去。憨厚樸實的他一方面向老同志虛心請教、積極進取,一方面利用休息間隙對拆換下來的零件進行研究、維修,把時間都花在了想方設法降低單位的維修費用和購置成本上,全力以赴把工作吃透、干好。

隨著公司提前戰略布局新能源電車電池箔,原先作為生產主力的18#、19#冷軋機,常因板形厚差缺陷問題,不能滿足動力電池箔生產。江敏暗下決心,要對原有機器進行技術改造,啃下這塊硬骨頭,“我是學技術的,就得精益求精”。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試驗,他的團隊最終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

正是通過刻苦鉆研、積極參與技術革新,江敏由表及里,練就了一身技術硬功,如今只要聽聽設備的簡單故障描述,就能大體判斷問題出在什么地方。近年來,江敏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多臺進口設備厚控板形控制系統的國產替代升級改造,解決了軋機帶頭帶尾超差、張力不穩定、一鍵升速到最高軋制速度等多項問題,還參與了智能化工廠的前期物聯網數據采集項目等。因為江敏的努力,鼎勝的各類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大幅提高了成材率,而生產故障率則明顯下降,操控能力也達到行業領先水平。為此,每年能為企業降本增效、節約費用100萬元左右。因為在新能源電池箔項目上的技改成功,僅今年一季度就為企業節約成本30萬元以上。

天道酬勤,2017年和2019年,江敏先后被評為鎮江市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2021年榮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稱號,今年“五一”前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通訊員 李艷 李燕敏 梅永生 記者 欒繼業)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