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道
團隊召開技術推進會
北京冬奧賽場上,我國第一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雪蠟車——黃河重卡雪蠟車,馳騁賽場、不負所托,達到了“中國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的科技新高度,而雪蠟車的研發攻關團隊——黃河重卡(雪蠟車)研發攻關團隊為山東制造贏得了榮耀。
(資料圖片)
國內外重卡行業創作多項第一
在研發過程中,黃河重卡(雪蠟車)研發攻關團隊自我加壓,不斷提高設計指標,僅風阻系數一項即在原有基礎上減少30%,同時也為黃河雪蠟車配裝了國內最大功率的氫燃料電池,遙遙領先同行業。
黃河雪蠟車作為國家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意義重大。為保證產品高水平、準交付,研發團隊在雪蠟車主承載部分——黃河重卡上不斷創新突破。為實現黃河重卡燃油性能升級,僅某個部件的仿真次數就達到了百次以上。面對一次次匹配不理想,團隊成員咬緊牙關、頂住壓力、迎難而上,憑借這股韌勁,先后突破主掛一體化超低風阻匹配開發技術瓶頸、大傾角A柱與碰撞安全法規達成技術瓶頸、智能化節能控制策略研發技術瓶頸以及集高操穩性、集成化、輕量化等多重優勢與一體的復合型空氣懸架系統開發瓶頸,研發團隊搭建了全正向低風阻研發技術平臺和開發體系,創新推出全新一代高端重卡,突破了動力總成節能高效關鍵技術瓶頸,完成了全球首套高效動力鏈系統研發和產業化,取得國內外重卡行業多項第一的優異成績,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產業人的先鋒力量。
甘于寂寞,忘我奉獻
黃河重卡及雪蠟車的研發作為高度保密項目,涉及多項研發機密,對團隊成員在保密層面均有嚴苛的要求。在“三不”原則指導下,團隊成員收獲到的只有“寂寞”。項目披露前,90%以上的職工甚至不知道項目的存在,在功能樣車試驗過程中,為避免產品開發信息外泄,團隊白天裝車試制、夜間披星戴月,輪流上陣跑路試,為項目如期完成爭取了寶貴時間、提供了堅實保障。黃河重卡(雪蠟車)研發團隊將“用工作點亮生命,用業績感動人心”作為核心理念。
黃河重卡研發團隊負責人孫磊自2015年起就完全告別周六,像釘子一樣“釘”在崗位上,專注研發精品,甘愿做別人眼里的“精神病”。
車身開發負責人秦敬震曾創下單月工作時長超400小時的記錄,哪怕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在醫院最后治療階段依然偷偷回到崗位堅持工作,極大鼓舞了整個團隊士氣,確保了黃河重卡及雪蠟車成為業界標桿。
黃河重卡雪蠟車總體技術負責人劉希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不畏艱難的決心和勇氣,帶領團隊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各種困難,高質量完成了研發任務,實現了“中國首創、世界一流、完全國產”的研發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智造、山東制造的特色風采。
經過研發團隊持續拼搏奮斗,黃河重卡雪蠟車填補國內冰雪裝備空白;黃河重卡風阻系數實現了量產重卡全球最低,整車綜合性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突破了重卡輕量化與高可靠性矛盾技術難題,整車油耗較傳統車型降低15%以上,整車全周期碳排放較傳統重卡降低10噸以上,多項成果獲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獲得發明專利34項,實現了民族重卡在全球范圍內創新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