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激活市場消費需求,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全球今頭條


(相關資料圖)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579.8億元,同比下降17.9%;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962.4?億元,下降22.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79.9億元,下降16.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40.3億元,下降22.5%。

民營企業利潤下降幅度最大,且利潤總額也僅高于外商投資企業,不難看出,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是不太好的,困難是非常大的。而這,還是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的運行狀況,大量規模以下的民營企業,經營狀況還不如規模以上企業。而民營企業是就業和居民收入、稅收等的主要力量,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不改變,效益不恢復,穩增長、穩就業的壓力就會加大,難度也會增強。因此,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幫助民營企業恢復信心、恢復希望、恢復預期,是眼下最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要知道,民營企業經營狀況不佳、效益不好,還不僅僅表現在經營數據上,更表現在發展信心上,特別是投資數據,是衡量民營企業信心和預期的最重要指標之一。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份,民間投資僅增長0.4%,而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4.7%,相差了4.3個百分點,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一個數據。

造成民間投資數據不佳的原因,客觀上講,可能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民營房企再投資的能力嚴重缺乏,導致民間投資整體數據低迷。實際上,民間投資并非只有房地產投資一個方面,更重要的,還在于生產性投資,亦即實業投資。如果實業投資狀況好,民營投資的信心強,同樣可以彌補房地產投資帶來的不利影響,甚至可以不考慮房地產投資。民間投資之所以低迷,與民營企業在生產性投資、實業投資方面的信心不足、欲望不強,有各種顧慮以及對市場的前景還沒有充滿信心是有很大關系的。

事實也是,民營企業對市場的敏感度是非常強的,適應市場的能力也是最高的。市場的變化,對民營企業的投資影響很大,對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影響很大,對民營企業家的發展決心影響很大。如果市場需求比較充足,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比較協調,民營企業的投資信心就會很足,投資的力度很大,且不需要出臺刺激投資的政策。所謂的政策刺激投資,對民營企業來說,更多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真正的雪中送炭,是市場需求的復蘇,居民消費熱情的增強。因此,政府的政策應當重點放在激活市場、激活消費、增強居民購買熱情、提升居民購買能力等方面。過度使用刺激投資的政策,可能會使生產與消費、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更加扭曲,更加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實事求是地講,在如何利用投資手段方面,已經到了極致,特別是城市建設投資、交通建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等,不能再無限擴大了。否則,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更大。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重心應當放在鼓勵消費、促進消費、啟動消費方面。譬如把用于基礎設施投資、交通投資的一部分資金,拿來給中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補貼、給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給中小微企業進一步的政策扶持等。同時,繼續發放一些用于日常用品消費的消費券,而不只是吃喝方面的消費券,譬如家電更新消費券、旅游消費券等,把消費市場的細胞激活,把居民的消費熱情點燃。

如果消費市場的熱情被激活了,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就會被激活,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也會被激活,就能形成良性循環。殊不知,民營企業大多是在產業鏈的中下游和末端,是市場的末梢神經,中小微企業的活力,直接決定著市場活力,也決定著民營企業的信心,影響著民營企業家的投資信心和發展信心。

在這里,特別需要提醒有關方面和地方政府的是,在刺激房地產市場問題上,一定要調整思路、改變策略,不能再繼續依靠政策來刺激,而要鼓勵開發商降價售房、降價回籠資金、降價激勵居民購房。否則,房地產市場會一直低迷下去,很難良性運行。

當然,允許民營投資參加一些重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引導民營投資向重大基礎設施領域轉移,也是激活民間投資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是,也要把握力度與節奏。很多的基礎設施項目,回報率不高,回報周期太長,民間資本未必都喜歡。最好的手段,還是能夠把消費市場激活,讓民營企業從消費市場的復蘇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提升預期。一旦民營企業的市場預期強烈了,投資的信心和決心就會大大增強。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