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俄油禁令即將生效 歐洲煉油廠卻面臨原油供應過剩


【資料圖】

財聯社11月19日訊(編輯 夏軍雄)歐盟針對俄羅斯的石油禁令即將于下月初生效,市場原本預計會出現的供應短缺并未成為現實,相反,歐洲煉油商發現自己正面臨原油供應過剩。

根據此前通過的制裁方案,歐盟將從12月5日禁止進口俄羅斯原油,從明年2月5日起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產品。此外,七國集團對俄羅斯實施的原油價格上限也定于12月5日生效。

交易員表示,歐洲能夠用來自中東、美國和拉丁美洲的原油來取代俄羅斯原油,而亞洲則因經濟放緩和對俄羅斯原油的使用增加而減少了需求。

俄羅斯原油曾是歐洲煉油系統的支柱,但交易員指出,歐洲煉油商已經適應了沒有俄羅斯原油的生活。

數據顯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洲從拉丁美洲的原油進口量大幅飆升,今年平均進口31.3萬桶/日,遠高于去年的平均13.2萬桶/日。僅是7月份,歐洲從該地區進口的原油就高達近60萬桶/日。

歐洲從美國進口的石油今年也有所增加,從去年的80萬桶/日增至110萬桶/日。伊拉克今年7月至11月對歐洲的原油出口同比增加了20%以上,該國在亞洲面臨著更廉價的烏拉爾石油的競爭。

俄羅斯烏拉爾原油價格曾在8月份大幅上漲,原因是貿易商爭相搶購,他們擔心歐盟對俄羅斯的石油禁令會導致供應短缺。

業內人士指出,歐洲煉油商買了太多原油,而法國罷工和煉油廠維修也導致原油庫存過剩,這導致現在沒人急著要原油。

也有交易商警告稱,盡管市場預期的供應緊缺并未出現,但這不代表歐洲就能高枕無憂,供應可能在新的一年再次收緊。

關鍵詞 供應過剩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