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2月9日訊(編輯 周新旸)融創中國(01918.HK)更新了有關境外債務重組及業務發展的資料,其中債務重組方案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資料圖片)
周五(12月9日)早間,融創公告稱,已與集團發行的本金總額約為91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及其他境外債務的持有人及其顧問,進行溝通與建設性接洽,債務持有人已成立的境外債權人小組共同持有或控制超過30%的現有債務本金總額。
過去數月,債權人小組及其顧問與融創及其顧問合作,各方在制定重組框架和收窄各項經濟條款的分歧方面亦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公司已向債權人小組提呈初步重組框架,主要內容包括:
降杠桿計劃,擬將現有債務中的30億至40億美元及若干股東借款轉換為普通股或股權掛鉤工具,以實現可持續的資本結構,能夠持續運營,同時也解決了境外債權人的顧慮。正與債權人小組探討不同的結構,以實現降杠桿的目標;
將剩余現有債務兌換為新的以美元計價公開票據,期限為自重組生效之日起2-8年。向融創提供適當時間以恢復運營及流動性,預計新票據重組后前兩年的部分利息可以只計提不支付,之后相關利息再以現金支付;
若干資產的處置所得款項凈額將作為償還新票據的額外資金來源;及向支持重組方案的債權人提供同意費截至公告日期,融創仍在與債權人小組溝通上述境外重組方案,目前尚未就境外重組的條款訂立正式協議。融創預期將繼續與債權人小組進行積極和建設性的對話。
還債路徑
2022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有息負債本金額約為110億美元,其中約37億美元(約占境外債務總額的34%)的原始到期日為2022年底前。此外,融創物業開發板塊包含其合營及聯營公司的現金余額合計約為1200億元,其中并表的現金余額約為410億元。
公告稱,未來七年左右,集團的開發項目預期產生現金流總額約為3,200億元,當中預測現金流總額中約20%預期可用于境外實體償債;在未來七年或更長時間內,集團將視市場情況及資產營運情況可能考慮逐步出售部分資產,預計將使集團的整體流動性增加約600億元。
與此同時,融創發布了2021年經審核業績:收入約為人民幣1983.9億元,較去年下降約14.0%;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幣382.6億元,去年同期公司擁有人應占收益356.44億元
公告稱,毛利的減少主要由于本年度取得的銷售收入有所降低,且毛利率下降等綜合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