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2月9日訊(記者 劉超鳳)12月8日,瑞士瑞聯(UBP)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2022中國式家族辦公室行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相關資料圖)
超高凈值人群對于家族辦公室的需求萌芽大約出現在2015-2019年左右。伴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2020年以來企業IPO數量激增,大型IPO與股權激勵計劃催生了大量的新富人群。與此同時,未來10-20年,預計中國將迎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企業接班浪潮。高凈值家族對于專業化的家族辦公室需求將越來越大。
胡潤認為,中國式家族辦公室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全球化資產配置理念的落地實施尚未知行合一。目前,七成家族辦公室提出“資產全球配置"的理念,但九成配置在境內,境外市場最多的是香港。
新富人群激增催生財富管理需求
2022胡潤全球富豪榜數據顯示,今年共有來自69個國家2558家公司的3381位十億美金企業家上榜。“雖然今年俄烏戰爭和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影響,但全球十億美金企業家的總財富比去年增長了4%,達到96萬億元人民幣。”胡潤百富董事長兼首席調研官胡潤表示。
各大洲中,亞洲的財富實力遙遙領先,尤以中國最為突出。胡潤表示,“擁有世界人口57%的亞洲,占新上榜企業家的66%,占上榜企業家總人數的52%,占上榜企業家總財富的42%。中國以1133位十億美金企業家人數蟬聯第一,比美國多了六成。自2016年中國第一次超過美國以來,美國的十億美金企業家人數增加了三分之一,而中國翻了一倍。”
近年來,中國富裕家庭數量和資產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根據胡潤2021年的財富報告,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國富裕家庭擁有的總財富達16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6%,是中國全年GDP總量的1.6倍。這160萬億元中,可投資資產達49萬億元,占總財富的三成。
中國富裕人群的增長與中國正面臨的制度改革息息相關。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注冊制改革,2020年以來企業IPO數量激增,大型IPO與股權激勵計劃催生了大量的新富人群,也讓高凈值人群的構成正邁向多樣化。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7月,A股市場已有578家公司推出633份股權激勵計劃,同比增加141%。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探索和實踐表現突出,年內科創板有85家公司推出87份股權激勵計劃,超前兩年總和,從激勵標的物來看,股票占比達97.7%。
伴隨著財富的積累,超高凈值人群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比如,隨著創一代年齡漸高,如何與創二代完成交班換代;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如何完成代際傳承;面對新興的另類資產投資(VC/PE等),該如何配置;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等等。伴隨著這些挑戰,中國超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應運而生。
全球資產配置是短板
胡潤認為,未來10-20年,預計中國將迎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企業接班浪潮,超高凈值企業家對能提供家族治理和家族企業治理等復雜化、精細化、專業化的家族辦公室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相比于海外家族辦公室,中國式家族辦公室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其成熟發展還需要較長時間探索,存在形態分為非商業型和商業型。
所謂非商業型家族辦公室,一般是由家族發起設立。商業型家族辦公室可分為綜合型、金融型(提供投資或資管服務)、非金融型(提供稅務法律等專業服務)三大類;參與者包括金融機構(私人銀行、信托公司、券商)、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獨立專業人士發起的商業型家族辦公室。目前,中國式家族辦公室以商業型家族辦公室較為常見。
超過八成的受訪從業者認為,財富規劃(82%)是優秀的中國式家族辦公室所需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其重要性超過資產規劃(55%)。
根據《白皮書》數據,超高凈值家族財富管理的首要目標是家族財富傳承(83%),凸顯出傳承這一需求的緊迫性;家族財富安全保障是第二大目標。現階段,超過95%的中國式家族辦公室均已布局了家族財富傳承業務。
資產規劃則包括資產配置、投資研究等服務內容。資產配置工具類型呈現多樣化特征,包括權益類、固定收益類、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其中,權益類(95%)、私募股權和家族信托(81%)是中國式家族辦公室關注焦點。過去5年(2017-2021年)間,家族信托存續規模增長了近8倍,從500億元到近4000億元。
胡潤認為,中國式家族辦公室在資產配置領域的落地實施尚未知行合一。調研數據顯示,七成家族辦公室提出“資產全球配置"的理念,但目前配置區域90%仍為境內,境外市場最多的是香港(62%),1/3布局新加坡和美國市場。現階段中國式家族辦公室的業務能力和優勢仍在境內,境外配置需求和理念雖然明確,但對于境外政策、環境和監管等多方面的認知和理解仍是短板。
但是,全球資產配置仍然是超高凈值家族的重點需求,這可從他們選擇與私人銀行合作可見一斑。胡潤調研數據顯示,57%的超高凈值家族與境外1-3家私行建立了業務往來。此外,家族同時與多家私人銀行合作的另一個驅動力是出于私密性的考慮,因為家族并不希望自己的財富全貌被一家銀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