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今年港股IPO逢小年 僅3成首日收漲 明年大盤回暖有利IPO復蘇

財聯社12月18日訊(編輯 周新旸)2022年的港股IPO市場最貼切的形容詞是冷淡。


(資料圖)

恒指在今年走勢低迷,一度跌回2009年低點,所幸第四季有所回升。究其原因,一方面,美聯儲持續調高利率對市場風險偏好較大約束;且海外經濟Q4頹勢逐漸顯露,各國央行的加息政策把經濟衰退的預期打滿。另一方面,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國內經濟態勢依然較為復雜。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劉國華指出,香港市場是比較特殊的,它不僅僅是受外圍因素影響,也受中國內地本土經濟的影響。今年以來,可以看到外圍的因素包括了通脹、利率、新冠、俄烏戰爭,確實對香港的估值和流動性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級市場的不景氣傳導至一級市場,2022年以來港股新股市場持續呈現頹勢。

截至12月14日,港股市場共有76家公司IPO,共募資1076億港元。IPO數量和募資額分別較上年下降21%和68%。

首日漲一成都能躋身今年前十

與此同時,港股打新市場慘淡,IPO首日收盤上漲的新股比例僅有32%,首日收盤漲幅超過10%的新股占比僅有11.68%。

據安永統計,今年以來35%的新股首日破發,今年香港新股的首日平均回報率僅3%,較上年低8個百分點。

IPO首日收盤漲幅TOP10排名,中國石墨(02237.HK)和潤歌互動(02422.HK)分別以143.08%和110.94%的漲幅位居第一和第二,成為了今年為數不多的打新亮點;首日收漲9.88%的巨子生物(02367.HK)排名第十。

漲幅TOP排名而步陽科技(02457.HK)則以上市當天40%的跌幅位于今年跌幅榜首位。

跌幅TOP10排名再和2021年比較,今年前十大IPO的募資量亦是大幅下滑。根據會計咨詢機構畢馬威的數據,2022年前十大IPO募資額僅有739億港元,2021年有1888億港元,同比跌幅超過6成。

今年最大IPO項目是中國中免,募資184億港元,相較去年的“狀元”快手科技(483億港元),簡單就是一個“小弟弟”。今年募資超百億港元的IPO僅三家,是去年的一半。

前十大IPO募資比較低比例發行IPO數量大增

回顧2022年,港股IPO低比例發行現象嚴重。

根據安永披露的數據,超過4成IPO新發股份占總股本比例在10%或以下,超2成IPO新發股份占總股本5%或以下。

數據來源:安永招股價方面,有超5成IPO以下限定價或低于招股價定價,僅有7%的新股以最高價發行,與去年相比,行情更為低迷。

數據來源:安永超額認購倍數上,僅有86%的主板上市公司獲超額認購,比去年降13個百分點。主板平均超額認購倍數僅為9倍,同比驟降96%。

數據來源:安永從行業上觀察,生物科技與TMT位列IPO數量前兩位。但募資額最多的行業是零售與消費品。

數據來源:安永明年港股IPO有望回暖 募資1800億港元

展望新年,畢馬威預期,隨著市場情緒回暖,新股活動在2023年持續復蘇,加上內地實施穩定經濟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將為集資活動創造良好環境。

目前港交所有超過120家企業排隊上市,料最終掛牌的有90宗,合共籌集1,800億港元資金,全球集資排名亦可維持top5。

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及執業技術主管合伙人劉國賢表示,明年全球IPO市場將繼續受到經濟和地緣政治等不明朗因素影響,若通脹逐漸受控、加息步伐放慢,為集資活動創造有利環境,早前延遲上市的公司或會重啟上市計劃,推動明年全球市場復蘇。

安永認為,港股2023年有望迎來價值修復,利于IPO活動。港交所推出新政策,降低特專科技企業IPO上市門檻,有望迎來一批科創獨角獸上市。

安永所提到的新政策是指——為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競爭力,港交所在2022年10月刊發《特專科技公司新上市規則咨詢文件》,建議設置新渠道以吸引更多特專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并征詢公眾意見。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