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港股正漲回世界關注中心?三大影響因素正臨轉機

財聯社1月5日訊(記者 成孟琦)港股開年勢如破竹,已連漲三個交易日,漲幅在世界各主要指數中遙遙領先。當中,恒生指數開年累漲6.42%,國企指數累漲6.97%,科技指數大漲8.85%,隨著三大指數翻紅,港股成交額出現擴大跡象。


【資料圖】

開年的三根陽線,能否帶領港股走出過去兩年連續(xù)下跌的陰霾?出走的海外資金,何種條件下才會重新回來?

大市成交額攀升,南水持續(xù)涌入

2023 年,恒生指數企穩(wěn) 20000 點關口,創(chuàng)去年7月以來新高,恒生科技指數也創(chuàng)下半年來新高。另外,港股成交額亦進一步擴大,據萬德數據,恒指5日成交額1741.63億,4日成交額為1496.36億;南下資金自12月21日后,連續(xù)9個交易日持續(xù)凈買入,且凈買入額呈增長趨勢,港股通過去兩個月成交額,更是占到交易所總成交量的33%。

值得注意的是,中概互聯網ETF也連漲3天,最新價創(chuàng)120日新高,場內一度溢價交易,溢價率達到3.19%;上個月21日,中庚基金公告稱,公司、基金經理及員工將共同出資不低于6000萬元認購投資港股的新產品,以表達對港股看多的信心。

多種跡象表明,港股已重新站在了世界關注的中心。

影響港股市場的三個因素

剛剛過去的2022年,對港股而言是極具挑戰(zhàn)的一年。在經歷了2021年的大幅下挫后,港股在2022年的進一步下跌讓無數機構與投資者都大跌眼鏡。去年,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了15.5%和18.6%,MSCI中國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跌幅更是高達22.4%和27.2%。中金研報認為,2022年港股面臨“三重壓力”,分別為美聯儲緊縮、中國增長疲弱、地緣局勢緊張。受此影響,海外主動資金全年持續(xù)流出規(guī)模達到1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重壓力”在年歲更迭之時均有所緩解,11月以來港股市場明顯反彈。

在今年最新的線上交流中,中庚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丘棟榮表示,即將發(fā)行一只港股通產品。

根據丘棟榮掌管的中庚價值領航和中庚價值品質基金一年前的十大重倉股披露,當中有一半個股皆來自港股市場。丘棟榮更是預測,影響港股市場的三個因素,分別為經濟周期的下行、疫情的防控政策,以及海外流動都出現了轉變,市場有可能已經走到了反彈的右側,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了在港股市場中極具吸引力的三個領域,分別是傳統經濟里最優(yōu)質的公司、新興產業(yè),以及A股或者說內地資產里沒有的資產。

丘棟榮直言,從產業(yè)和自下而上的角度來看,港股的機會可能是系統性的,以及戰(zhàn)略性的。

科網股、內房股政策利好是上漲主因?

國泰君安分析師戴清則認為,科網股、內房股等權重板塊持續(xù)受到政策消息利好,是近期港股上漲的主要原因,且港股彈性顯著高于A股。

具體看來,科網股及平臺經濟方面,近期騰訊多款游戲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審批通過,此外重慶銀保監(jiān)局批復通過螞蟻集團旗下重慶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方案,市場預期后續(xù)監(jiān)管力度將繼續(xù)邊際放松。地產方面,市場預期政策端將進一步支持優(yōu)質房企融資,并期待更多需求端的支持政策,帶動港股地產行業(yè)再度上漲。

此外,國內出口及景氣度數據仍然疲弱,需待托底措施持續(xù)支持。為盡快扭轉當前信心不足的問題,政策端可能加大對數字經濟和平臺企業(yè)的支持力度,以改善就業(yè)、提升居民收入預期;地產需求側也可能有更多支持政策,包括部分限制措施放松,以及房貸利率成本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只是,戴清判斷,港股現時仍處于牛熊反轉初期,可能會出現交易層面的預期兌現后的階段性調整。

2023港股重回上行,外資何時回歸?

2023年港股有望走出困境,成為絕大多數中外機構的預期。中金認為,港股的驅動力初期來自風險偏好和估值的修復,隨后或來自2023年二季度后盈利在經濟增長修復改善的推動。不過,市場可能在波折中上行,節(jié)奏取決于國內增長修復的力度和速度,尤其是考慮到近期在疫情影響下短期增長壓力加大,近期公布的2022年12月制造業(yè)PMI與前11個月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凈利潤數據均不及預期。這一背景下,我們預計更多利好性政策有望出臺。

至于2022年曾大幅流出的外資何種情況下會回歸,雖然當前監(jiān)管政策已趨向改善,市場重拾上行動能,但中金認為外部環(huán)境上還需要美聯儲加息放緩及美國通脹進一步下降。港股恒指破20000,市場對港股的關注度顯著上升,廣發(fā)證券戴康判斷,外資會在二季度開始明顯回補港股。

關鍵詞 影響因素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