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焦點播報:A、H兩地上市的億華通股價連續下挫,氫能賽道不香了?

港股的億華通(02402.HK)最近并不消停,自年初上市以來,股價一直橫盤窄幅波動,近幾天突然連續重挫,累計跌幅約15%,而A股的億華通(688339.SH)4月中旬開始,亦出現一波殺跌行情,作為兩地同時上市的企業,曾經的“氫能第一股”,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煩?


(相關資料圖)

億華通成立于2012年,是中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與產業化的先驅者,并于2016年開始量產,

公司主要為客車、貨車等商用車設計、開發并制造燃料電池系統及電堆(系統的核心零部件),2020年8月,公司登陸A股的科創板,2023年1月登陸港股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燃料電池系統銷量企業排名中億華通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該公司燃料電池系統已安裝于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目錄中的80款燃料電池汽車上。其中,億華通已與北汽福田、宇通客車、吉利商用車等建立合作關系。

不同于近幾年鋰電、光伏市場的火爆,同樣是新能源的氫能賽道似乎一直不溫不火,目前行業還處在產業化的初期,產業鏈有待持續完善,管理層時不時出臺一些刺激性政策,以推動行業向前發展。此前,國家能源局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加快攻關新型儲能關鍵技術和綠氫制儲運用技術,推動儲能、氫能規模化應用。去年的北京冬奧會,也首次使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包括穿梭的氫燃料汽車,都表明了高層的低碳態度,整個東奧賽場可謂“氫”風徐來。

作為行業領頭羊的億華通,近些年業績也不太樂觀,從公司基本面概況,我們也可一窺氫能源的發展狀況。

根據A股財報,2022年億華通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同比增長17.28%,雖然保持了增長態勢,但與其前些年百分之幾十甚至翻倍的增長相比,下滑明顯。2022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下降2.80%,連續三年深陷虧損泥潭。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837.33萬元,同比下滑50.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3863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347萬元。對此公司,表示目前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市場由于商業化初期階段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綜合成本較高,行業的發展對政策依賴度較高。

不僅如此,2020年至2022年,億華通的應收賬款分別為8.43億元、7.20億元和10.83億元,占同期營收比重均超過100%。應收賬款遠超其營業收入,可見公司的營收質量并不高,后續如果無法收回將導致公司背負沉重的壓力,可能存在減值撥備情況發生。

近幾年公司現金流亦不堪重負,經營現金流凈額持續為負。財報顯示,2020至2022年,億華通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30億、-1.21億和-3.32億元。

雖然盈利堪憂,但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研發投入均過億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均超20%,值得贊賞。公司表示,未來仍需加大研發,不斷改善產品的環境適應性、耐久性、可靠性、能量轉換效率、安全性及經濟性,以進一步推動公司產品的性能優化與升級迭代。

未來氫能源賽道有無可能復制鋰電行業的發展路徑,值得我們期待。伴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下游需求快速增長,市場參與者增加,企業產銷規模不斷擴大,從而帶動上游供應鏈不斷成熟,成本不斷降低,繼續推動下游蛋糕擴大,形成良性循環。

整體來看,億華通作為氫能源的先行者,自然頂著不少壓力,公司經營狀況或直觀反映出當前氫燃料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挑戰。

即便面臨諸多挑戰,公司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據悉,公司2023年來繼續加碼制氫賽道,3月,總投資81.46億元的億華通伊寧光伏綠電制氫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2023年度計劃投資10億元。預計2025年項目投產后,將實現產值120億元,利潤20億元,解決1500余人就業。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