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2018云+未來峰會在廣州舉行,這場糅合“質與智”的視聽盛宴,再次將公眾的視線聚焦到云端,“數據和算力在‘邊緣’分布還是在‘云端’集中,并不互斥,而是相輔相成”已三度出席該峰會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峰會上闡述了這個行業關注的熱點話題。
峰會現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致辭。
【一片云——借助“超級大腦”智能調配】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都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云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期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的“用云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38.6%。而云平臺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各行各業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積極擁抱。
對此,馬化騰指出,云時代要做好從“云”到“端”的智慧連接,借助“超級大腦”發展“智聯網”。
“我們希望所有的資源和工具,能夠從‘冰塊’變成‘活水’流動起來,并作為“服務”分享出去,這個過程就需要借助‘超級大腦’的智能調配。”
馬化騰表示,騰訊推出“超級大腦”的初衷,正是希望把騰訊和生態伙伴連接成為一個智慧集群,讓AI隨時隨地被靈活調用,并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保險和醫療等各行各業的不同場景中,生成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
據悉,在場景落地方面,騰訊已陸續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廣州市金融局、深圳金市金融辦、江西省金融辦等達成戰略合作,致力于金融科技創新。同時,騰訊金融云的公有云、金融專有云等多種服務方式覆蓋銀行、保險、證券、監管機構等不同細分領域需求,形成了由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人壽、泰康保險、華泰證券、中投證券等不同金融機構組成的“云上金融新生態”。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金融云負責人朱立強
【兩種資源——AI賦能 遠程認證不受方言影響】
業界普遍將云看做一個匯集智慧、進行創新的平臺。在云平臺上,它們能夠非常便捷地匯集人與機器兩種智慧,融合了自身經驗和跨界創新兩種資源。AI賦能保險領域正是兩種資源的有效利用。
線上銷售、互聯網客戶運營、安全、監管問題……保險行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保險行業正站在‘科技變革的邊緣’”在本次峰會金融分論壇上,騰訊金融云助理總經理梁智邦分享了保險科技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長期以來,保險行業在風控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針對日益涌現的“核保方式單一”及“團伙欺詐”等問題,騰訊金融云從遠程身份認證和投保質檢方面著手,糅合了語音、計算機視覺、活體檢測等多個AI技術。
“基于語音、唇動、翻拍視頻等同步多維檢測方案,可抵擋照片、視頻、部分3D面具的攻擊,而且一般不受方言影響。”梁智邦表示,騰訊金融云可利用AI反欺詐識別技術進行風險預測,協助保險機構全方位判斷客戶是否存在風險,尤其針對團伙欺詐行為,可提供從營銷、投保、核保、理賠、客服等多場景風險把控。
“云+AI背景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是主動化、專業化和輕型化的”騰訊云副總裁、騰訊金融云負責人朱立強此前表示,基于云計算平臺領域的創新,疊加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領域的深入探索與落地,能夠幫助金融、保險行業打造更加安全、合規、智能的金融生態。
騰訊金融云助理總經理梁智邦
【“三張網”——通過連接打破信息孤島】
詩人約翰·鄧恩曾有這樣的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而在互聯網科技發展的今天,“數字中國”同樣不該有信息孤島。
對此,在本屆峰會上,馬化騰進一步分享了對“連接”角色的深入思考。他指出,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接,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在云時代,它們分別對應著互相交融的“三張網”:“人聯網”、“物聯網”和“智聯網”。
“云時代的‘連接’不是騰訊自己開發個APP就能完全搞定的事。它需要我們打破信息孤島”馬化騰認為,未來,云時代需要幫助“全平臺”的不同類型用戶之間建立緊密連接、發揚“數字工匠精神”、不斷深化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連接,與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智聯網”,為各行各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