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湘潭(高新)工業軟件園開園儀式暨2021中國(湘潭)工業軟件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湖南湘潭成功舉辦,阿里云聯合鯨準研究院及巴云產業服務平臺于會上共同發布了《2021中國工業軟件發展白皮書》。
此次白皮書共有三大亮點值得關注,一是數據詳,對阿里云創新中心及鯨準平臺中上萬家工業軟件企業進行全景式分析,包括企業成長情況、地域分布,細分領域在投融資市場中表現等,解讀當前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特點;二是支撐強,針對制造業典型的四類場景,以實際案例介紹工業軟件如何通過云服務的基礎設施落地應用,實現生產流程優化,并以阿里云為例展開詳細解讀;三是作用實,從宏觀角度分析工業軟件產業如何發展,并結合區域實際產業形態分析,為地方政府制定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此份白皮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包括我國工業軟件產業投融資現狀,細分領域發展情況以及工業軟件在不同制造業場景中發揮的作用,并以工業基礎良好的湘潭市為例,探索如何推動工業軟件產業的落地。預計未來中國工業軟件產業會逐漸形成以自主研發巨頭為主,細分行業精品工業軟件公司為輔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2021工業軟件產業白皮書》顯示,工業軟件2013-2015年迎來爆發增長,制造業信息化軟件開發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成立增速達到頂峰。經歷2016-2019 年間以商業模式創新主導的工業軟件數量趨于穩定,但由于技術壁壘較高,資金投入大,提高了工業軟件進入門檻,新增企業數量逐年減少的發展態勢,如今進入以自主研發巨頭為主,細分行業精品工業軟件公司為輔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京、廣東和上海的工業軟件企業數位列TOP3,江蘇和浙江緊隨其后,五個省市占全國工業軟件企業總數的近70%。這表明工業軟件產業的發展跟一個地區的制造業及IT業發展水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在融資市場上,當下工業軟件領域的融資明顯處于苦樂不均局面,工業互聯網、研發設計類軟件資金需求較大,在近一年的投資項目中,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受到投資機構重點關注。一般來說,軟件開發商往往深受“C輪死”魔咒的困擾,工業軟件在融資輪次分布上則不同,B輪及之前的初創企業占比極低,這既與工業軟件門檻高,初創企業起步艱難有關,也與國外巨頭的重度壟斷有關,致使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白皮書認為,國家政策、云技術應用與國產替代需求成構成當前我國工業軟件發展的三大驅動力。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嵌入式軟件、工業互聯網平臺五個細分領域,國內企業與國外巨頭互有優勢,在2D CAD、ERP、FP、SCM、PLC等,國產化率很高,但在MES、CAE、CAM等方面及一些高端市場,跨國公司擁有突出優勢。
針對加工組裝、耐用產品、化工與服裝業等四類典型的制造業場景,該白皮書還以實際案例介紹了工業軟件通過阿里云基礎設施落地應用,實現生產流程優化,提升生產效率的一些成功案例。
鯨準研究院院長李揚表示:“工業軟件在政策層面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工業軟件產業的落地需要經歷技術研發轉移、企業孵化培育及產業集聚三個階段,這需要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多方參與及支持。”
除此之外,白皮書總結了湘潭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經驗:湘潭市擁有十一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并圍繞產業鏈布局場景鏈,通過打造專業化運營的湘潭工業軟件園、引導企業申報各級政府示范項目、舉辦技術供需對接會等方式,催化新技術、新產品落地。
未來,繼續探索工業軟件產業中的科技創新、產業組織方式變革、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等,以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為原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相信隨著更多工業軟件創新創業資源集聚,一定可以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