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德宏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成為云南全省對外貿易一個新亮點

8月2日上午,“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發布會在海埂會堂召開。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德宏州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新跨境電商和在線移動支付結算平臺,2021年跨境電商貿易額全省第一(占全省57.89%),成為全省對外貿易的一個新亮點。

去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2932元

七彩云南,美在德宏。中共德宏州委書記姜山說,這十年,德宏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全州各族人民與全國全省同步邁入全面小康。

脫貧攻堅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成效顯現,州內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人口較少民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直過民族:景頗族、德昂族、傈僳族),區域性整體貧困和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2021年全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2932元,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健全農戶與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帶動12.26萬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全域規劃、整體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250余個美麗鄉村、57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成為富邊的樣板、穩邊的示范、守邊的屏障。

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人數、開放床位數分別提高58%、59%、83%,傳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機構核心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國唯一的景頗族博物館、德昂族博物館,傣族孔雀舞、景頗族目瑙縱歌、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等14項(個)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建立35個院士專家工作站。

聯通內外大通道優勢更加凸顯

全力構建中緬國際大通道,加快推進大瑞鐵路、跨境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直通口岸,率先在全省沿邊州市中實現“縣縣通高速”“一小時經濟圈”,致富路暢通村村寨寨;芒市機場開放為一類口岸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在全省機場中位列前四,隴川通用機場投入使用,成為全省首個同時擁有民用運輸和通用機場的州市。建成中緬輸油氣管道德宏段并安全穩定運營,中緬高速公路、鐵路、電力互聯互通和陸水聯運等項目積極推進,“公、水、空、鐵、管”綜合立體國際大通道加快形成,德宏作為東西互濟、聯通內外大通道的優勢更加凸顯。

對外交流交往走深走實,設立6個駐緬商務代表處,持續舉辦19屆中緬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19屆中緬胞波狂歡節、5屆中緬“一馬跑兩國”國際馬拉松賽、5屆有南亞東南亞多國參加的跨喜馬拉雅發展論壇、3屆中緬智庫高端論壇,承辦第二屆瀾湄合作村長論壇,創辦發行全國唯一的緬文報《胞波》300多期,緬甸“小小留學生”成為中緬友好交流的使者,胞波情誼歷久彌新,德宏對緬開放領域更寬、質量更高、層次更深。

建設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

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全面建設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創新改革5類35項,區內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10%以上。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德宏片區完成134項改革試點任務,20項案例在全國全省復制推廣。跨境電商異軍突起,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新跨境電商和在線移動支付結算平臺,2021年跨境電商貿易額全省第一(占全省57.89%),成為全省對外貿易的一個新亮點。

跨境金融創新成效顯著,創新發布中緬貨幣兌換“瑞麗指數”,設立我國對緬首個非現金跨境結算服務點,率先開通緬幣掛牌與即期現匯交易業務,跨境人民幣結算量10年累計達1205.9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口岸經濟提質提效,口岸進出口總額增長4.5倍,口岸“四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對緬貿易額常年占滇緬貿易額的三分之二。

強產業拓領域,農產品銷量位居滇品入滬第一,貢米、咖啡、堅果、藍莓、檸檬、鮮食玉米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不斷增強;蔗糖全鏈條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紡織服裝從無到有、形成了種桑養蠶到服裝生產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電冶、建材、食品等傳統工業鞏固提升,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培育初見成效;文旅產業提質轉型,珠寶紅木、邊關文化、免稅購物、觀鳥體驗、民俗風情、特色美食、康體養生等成為德宏旅游的亮麗名片;翡翠直播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覆蓋,實物型網絡零售額、郵政業務總量位居全省前列。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德宏州經歷了多輪疫情的沖擊。德宏州筑牢“五道防線”,守住“邊”、形成“帶”、管好“城”、防住“路”、對外“援”。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堅持中西醫結合、一人一專班、一病一方案,累計治愈了新冠肺炎陽性感染者1913例;大幅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單日核酸檢測能力達25.83萬人份,瑞麗市成為全省首個具備基因測序能力的縣級市。

兩年多來成功阻斷一百多條境外病毒鏈多次輸入和傳播,實現零死亡、零外溢,沒有一例陽性病例向州外傳播擴散,為全國全省防疫大局作出應有貢獻。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民生、促穩定。積極穩妥地推進復工復產復學、復商復市復業,統籌做好重大項目建設、重點產業培育、重要工作推進,全面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盡一切力量把疫情對各方面的影響降到最低。疫情發生以來,累計發放各類補助資金6.89億元,惠及群眾76萬人次,開發臨時性城鄉公益崗位5000余個;累計幫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稅收8.03億元,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40.66億元;全州因疫情影響停課學生全面實現線下復課。

今年上半年經濟扭負為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居民消費價格增幅1.0%,經濟社會全面恢復,民生保障務實有力,各項工作提質提速。

“綠色生態”成鮮明底色

堅決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生態”成為德宏的鮮明底色。邊疆各族群眾生態觀念發生根本性轉變,“砍樹人變護林員、獵鳥人變鳥導游”的生態保護“石梯經驗”,“礦山變青山、礦場變景區”的生態修復“回賢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指數(EI)全省最優。建成9個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地,面積增至1326.59平方公里。國土綠化全面加強,森林城市建設全面實施,森林覆蓋率從67.1%增至71.84%。

“動植物博覽園”引人入勝,德宏州已知野生動物1000余種,16種為德宏獨有,擁有全球半數的天行長臂猿、全國最大的菲氏葉猴種群;野生鳥類全省最多、占全國半數,11種鳥類全國僅發現于德宏,是全國唯一分布有5種犀鳥的地區;高等植物種類占全國五分之一,39種為德宏獨有,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娑羅雙龍腦香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在COP15大放異彩。

物種拯救保護,為珍稀瀕危物種打造“生命之舟”。建立了龍腦香、萼翅藤、滇藏欖、斜翼等8個極小種群植物就地保護小區,建成了國家基因庫云南分庫瑞麗分中心,培育極小種群野生植物2萬余株、珍稀植物20萬余株,12個珍稀瀕危和極小種群植物得到全面保護。建成珍稀野生動物智慧在線監測平臺和高火險區綜合治理平臺,實施“高黎貢天行長臂猿極小種群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拯救保護”“犀鳥種群監測”“菲氏葉猴巡護與監測”等項目;建立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累計收容拯救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5萬多只。

關鍵詞 中緬經濟走廊門戶樞紐 在線移動支付結算平臺 綠色生態 云南這十年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