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由304.7億元增加到908.48億元,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
推進實施“五大行動”99個重點項目
累計完成投資1257億元
高速公路從零到建成667公里
十年來,臨滄市各族干部群眾接續奮斗,把臨滄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古茶之鄉、藥材之鄉、美食之鄉、溫泉之鄉,名副其實的恒春之都、阿佤之都、鍺礦之都、高嶺土之都,獨一無二的通道之地、邊貿之地、游學之地、康養之地,無可替代的水電之城、森林之城、堅果之城、微電影之城,縱橫交錯的交通線路為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臨滄唱響了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民生保障的載體愈加厚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市委、市政府遵循黨中央戰略決策部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邊疆各族人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全市9.4萬戶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11個世居少數民族、6個“直過民族”、9個跨境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4年居全省前列。
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鄉親們的房子漂亮了,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行、飲水、用電、讀書、看病等一系列民生問題全面改善,邊疆村村寨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省率先出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2018年創造性開展“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完成了6511個自然村村莊規劃,其做法和經驗在全省推廣。
鄉村旅游加快發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實施,獲評省級美麗村莊25個,一個個小而美、小而干凈、小而宜居的村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十年來,臨滄各級黨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3720元、14196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實施邊境縣14年免費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走在全省前列,滇西科技師范學院、臨滄技師學院掛牌成立,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分校落戶臨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3年。健康臨滄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域醫共體城鄉居民醫保資金打包付費全覆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床位數分別增長6.26%、100.97%,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74.85歲。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0.2%,臨滄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1%,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屬于高富含負(氧)離子地區。
綠色發展的勢頭愈加扎實
十年來,臨滄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經濟發展實力顯著增強。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04.7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908.48億元,年均增長9.9%,正朝著1000億元的新臺階邁進。
累計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200萬畝,茶葉和甘蔗種植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一,堅果種植面積、品質居世界第一,核桃種植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二。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藥材等優勢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鳳慶(核桃)、雙江(茶葉)、永德(澳洲堅果)被列為云南省“一縣一業”示范縣,耿馬(甘蔗)被列為“一縣一業”特色縣。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成功獲批并加快建設,推進實施“五大行動”99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57億元。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1個、國家級各類創新平臺8個,國際澳洲堅果大會委員會秘書處和“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秘書處永久落地臨滄,被列為中國—南亞東南亞跨境減貧與發展示范基地。深入實施“陽光、雨露、土壤”行動,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倍增總量突破19萬戶,商貿經濟更加活躍。今日臨滄,已成為投資熱土、興業沃土、創業樂土。
十年來,臨滄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匯聚起干事創業的涓涓細流。深入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定頒布實施《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臨滄市南汀河保護管理條例》等6部地方性法規,臨滄市政協3次在全國政協交流工作經驗,統一戰線畫出最大同心圓,群團組織架起連心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凝聚起共同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全面開展現代農民、現代企業家、可持續發展項目、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現代社會治理網格化、新時代干部人才、強邊固防鋼鐵長城“六大培訓工程”。用扎實的干部作風保障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臨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推窗向洋”的步履愈加堅實
十年來,臨滄全力抓好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以鐵路、高速公路為重點的現代基礎設施實現歷史性跨越。
大臨鐵路提前建成通車,11條(段)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臨滄機場高速、玉臨高速臨滄段等建成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從零到建成667公里的巨大跨越,建成16條(段)1400公里二級公路,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和抵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鳳慶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臨滄成為云南省第四個同時擁有飛機、動車、高速公路、水運綜合交通體系的州(市)。
列入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耿馬灌區開工建設,中緬天然氣管道臨滄支線(一期)項目運行通氣,縣城區、鄉鎮鎮區、口岸、園區、機場和AAAA級景區實現5G網絡覆蓋。鳳慶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鎮康縣4縣創建成為“云南省美麗縣城”,全市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0.1%提高到2021年的36.06%,城鎮集聚功能顯著提升。
十年來,臨滄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為國家級邊合區并加快建設,援緬滾弄大橋項目開工建設,在緬甸設立4個商務代表處,經貿、農業、警務、文化、衛生、人道救助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緬甸臘戌建立友好城市,成功輪流舉辦兩屆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開啟了中緬“胞波情誼”新篇章。
2021年8月,中緬印度洋新通道(仰光—臨滄—成都)海公鐵聯運首運成功,目前已開行14批次,累計運輸貨物約1.05萬噸,貨值約1.74億元。實現了第三國貨物通過“海公鐵”聯運專列的方式經緬甸運抵中國、緬甸貨物通過“公鐵”聯運專列的方式運抵中國、中緬邊境跨境人民幣首次結算業務、緬甸青貯玉米飼料出口中國、在緬甸滾弄大橋過運“五個重大突破”。
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成功運營,四川德陽開行“三星堆號”國際專列,實現與中歐班列、滿俄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的全面對接。臨滄已由邊緣地區和“末梢”變為充滿生機、活力迸發的開放前沿,正成為“大循環、雙循環”的戰略紐帶和重要平臺。
關鍵詞 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 中緬印度洋新通道 海公鐵聯運專列 緬甸青貯玉米飼料出口中國 中緬邊境跨境人民幣首次結算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