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增收密碼!青貯玉米發酵后是肉牛的理想飼料

“今年的青貯玉米長勢喜人,20天后就可以賣給村里的養牛合作社。按照去年的價格來算,今年僅靠這一項,我們收入接近150萬元。”站在村口連片青蔥的玉米地前,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委會黨委書記陸開華向記者算起了增收賬。青貯玉米發酵后是肉牛的理想飼料,而肉牛養殖正是當地群眾重要的增收密碼。

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圍繞做大做強肉牛產業,創新以合作發展、規模經營、利益聯結為前提的“四梁八柱”肉牛養殖產業利益聯結模式,建立了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養殖大戶和農戶之間的“雙綁”機制,走出了一條農戶與適度規模化經營主體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這是我們合作社建立的第三個牛場,主要養殖能繁母牛和小牛,目前能繁母牛的存欄量在300頭左右,小牛的數量就更多了。”盛瀅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曹芝萓介紹。這幾年,合作社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黨員+農戶”的經營模式,按照“能工則工、能種則種、能養則養”的原則,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從土地流轉、青貯飼料栽培、基地務工等方面為村民提供增收渠道,并鼓勵和支持周邊群眾參與肉牛養殖,帶動群眾增收,目前合作社業務已經覆蓋者兔、舊莫兩個鄉鎮,流轉山林、土地上萬畝,帶動群眾增收近780戶。

在“四梁八柱”模式的支撐下,蓮城鎮那朵村因地制宜探索肉牛“合作代養”模式,珠琳鎮以兔村委會新莊科村著力打造肉牛養殖示范村,珠琳鎮云南牛旭高峰牛養殖基地聚力發展區域規模化養殖……

“近年來,我們將全縣肉牛產業發展形成‘一盤棋’,把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場)、村集體經濟組織、養殖戶作為‘四梁’緊密結合,發揮主體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共商共建共享。又將品牌戰略、市場營銷、風險防控、政策支持、考核評價、責任落實等作為‘八柱’,推動全縣肉牛產業健康蓬勃發展。”廣南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梁昌興介紹,通過推行“四梁八柱”模式,2021年全縣牛存欄30.94萬頭,居文山州第一位;肉牛出欄11.6萬頭,實現產值14.98億元。

本報記者 李麗 文/圖

點評

廣南縣在發展肉牛產業過程中,采取“黨支部引領+農戶養殖+合作社購銷”的模式,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脫貧戶+基地”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構建肉牛生產、加工、銷售和品牌文化創建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從土地流轉、青貯飼料栽培、基地務工等方面為村民拓寬增收渠道。該模式的特點在于:一是通過建強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做實村集體經濟提升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立村黨組織黨員聯系養殖戶機制,帶動養殖戶參與產業發展。二是依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構建完善品種繁育、肉牛生產、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連鎖銷售、鄉村旅游、特色餐飲等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推動小農戶小企業與大產業的有機融合,為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注入不竭動力。

關鍵詞 廣南縣舊莫鄉板榔村委會黨委書記 黨支部引領 農戶養殖 合作社購銷 肉牛生產 青貯玉米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