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縣堅持將文明校園創建作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持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激勵青少年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高位謀劃,健全創建體系,宜良縣高度重視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始終將文明校園創建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重要抓手,由宜良縣文明辦、縣教體局牽頭召開縣級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會。
明確全縣80所中小學作為創建活動主體,形成自下而上、整體聯動格局。并將文明校園創建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文明城市創建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教體系統評價考核體系,以責任落實推動工作開展,實現全縣文明校園創建100%覆蓋,師生100%參與。
價值引領,突出榜樣引領
突出榜樣引領,常態開展典型推選活動,共推薦出41名縣級“新時代宜良好少年”,1名市級“新時代昆明好少年”和1名省級“新時代云南好少年”,引領中小學生形成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個爭當合格時代新人的良好局面。堅持思政創新,切實加強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工作,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思想政治課獨特的育人功能,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教育實踐,揚起文明新風
宜良縣中小學注重實踐育人,常態化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全縣170家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學雷鋒”“勞動美”“傳統文化進校園”“陽光成長”等系列教育活動1500余場次,5萬余名師生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傳承經典、磨礪意志、踐行美德,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統籌共建,優化成長環境
宜良縣大力推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陣地建設,切實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的工作機制,積極組織學生到李士娘地下交通聯絡站紀念館、宜路陸游擊大隊紀念館等地參觀學習,豐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健全“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充分發揮學校龍頭作用、家庭基礎作用和社區平臺作用,構建新時代育人工作新格局。多元化多手段推進社會文化環境凈化工作,著力解決校園及周邊環境突出問題,組織開展“一校一警”“護苗”“綠書簽”等專項行動,為未成年人創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