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網捕未成功昆明一小區發現“怪魚” 一個月抽水20多萬立方米

此前,河南汝州中心公園云禪湖水域發現疑似鱷雀鱔的“怪魚”,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消息傳開后,全國多地在居民小區水域、公園湖泊、河道等均發現鱷雀鱔,引發了公眾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重視和討論。

8月26日,昆明春城慧谷小區二期池塘內也打撈出一條鱷雀鱔。

記者就鱷雀鱔以及其他外來入侵物種的情況進行了走訪了解。

昆明一小區一高校發現鱷雀鱔

一個多月前,河南省汝州市中央公園云禪湖里出現一條“怪魚”,經相關部門鑒定,確認這是外來物種鱷雀鱔。在網捕未成功后,當地用了近一個月時間抽水20多萬立方米,終于在8月26日晚捕捉到了鱷雀鱔,并對它做了無害化處理。

據媒體報道,昆明市春城慧谷小區二期的魚池中,日前也出現了一條特殊的“怪魚”,體型很大。有居民稱,這條魚與網上甚熱的鱷雀鱔十分相似。8月26日,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抽掉魚池內的大部分水,用網兜將魚捕獲,后經辨認,確是鱷雀鱔。據小區物業人員表示,隨著這條鱷雀鱔的出現,景觀池里的其他魚類都不見了。

西南林業大學學生在校內的一個湖里也發現了鱷雀鱔的蹤跡,并于8月25日在抖音平臺個人賬號發布了拍攝到的視頻,評論區里不少該校學生反映曾看到過這條鱷雀鱔。網友“紅河牛子王”說:“我來學校就發現它了,每天都去看它,沒發現它啃魚。”網友“0.2℃”說:“我的天,我怎么覺得它長大了好多了,去年還挺小的。”抖音賬號“云南高校新鮮事兒”8月30日發布的視頻顯示,這條鱷雀鱔已被打撈并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景星花鳥市場是昆明人都喜歡逛的地方。據此前都市條形碼的報道,市場內兩家商鋪里有鱷雀鱔,8月30日五華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到景星花鳥市場排查時,店員說已經殺了丟垃圾桶里了。9月1日,記者來到該市場,在多個水族館里轉了一圈,沒有發現鱷雀鱔的身影。

網購平臺有賣,美其名曰“福鱷”

鱷雀鱔原產于北美洲南部,屬兇猛獵食性魚類,食性雜,基本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強,每年可產數萬枚魚卵。鱷雀鱔卵有毒性,但其他部位沒有毒;它的肉質差,鱗片硬。鱷雀鱔生長較快,成魚一般可長到1.5米長。鱷雀鱔處于食物鏈的頂端,這種“淡水殺手”在我國水域暫時沒有天敵,它的存在會給水域內其他魚類帶來危害。

鱷雀鱔是如何進入我國的?8月3日,中國科協主辦的“科普中國”網站發了一篇題為《想把入侵物種鱷雀鱔吃成瀕危?》的文章,其中寫道:鱷雀鱔非常受觀賞魚愛好者的喜愛,據說是因為這種魚來者不拒、大小通吃,飼養者希望自己像它們一樣大小通吃、財源廣進,因此鱷雀鱔還有一個名字——“福鱷”。這毫無科學依據,而有的人卻把它當寵物養。

記者發現,淘寶上有不少商家在售賣鱷雀鱔。8月30日10時左右,記者在淘寶上搜索關鍵詞“鱷雀鱔”,出來的結果是銀雪魚苗、錦鯉、斑馬魚等觀賞魚和魚苗,并沒有鱷雀鱔;再搜索關鍵詞“福鱷魚苗”時,出來的結果是活體鱷雀鱔,且售賣的商家有16家。根據鱷雀鱔的大小,價格從十幾元到數百元不等。從銷售數量上看,購買的人不在少數。有的店家在圖片上還打上“禁止放生”字樣。

云南正推進外來入侵物種普查

目前,鱷雀鱔尚未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但在國家有關部門關于應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文件中,它多次被提起。近日的相關話題勾起了公眾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關注。記者了解到,云南近年來加強了對外來物種的排查、處理力度。

8月9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召開滇池沿岸福壽螺專項清除工作會暨福壽螺相關知識科普會議。今年由于濕熱天氣較多,滇池沿岸濕地福壽螺產卵尤為密集,南滇池國家濕地公園4天就清除了200多公斤螺卵。

此外,近幾年,云南還遭遇了紅火蟻、紫莖澤蘭、水葫蘆、加拿大一枝黃花等許多外來物種的入侵。記者從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21年8月,為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云南啟動了為期3年的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外來物種種類數量、分布范圍、危害程度等情況,為外來物種入侵精準防控提供重要支撐。省農業農村廳委托省農科院有關專家,梳理形成了包含435個物種的“云南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清單”;成立了“云南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小組”,采取“3個類別3條線”的工作方法,由云南省農技推廣總站牽頭農業外來入侵植物普查工作,云南省植保植檢站牽頭農作物外來入侵病蟲害普查工作,云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牽頭外來入侵水生動物普查工作,3家單位分工協作、分類推進。

西南林業大學濕地學院教師岳亮亮認為,要防止外來物種入侵,一方面是別引入。工程綠化、城市景觀等工程盡量使用本地物種,少用或者不用從外地引進的物種,扎好籬笆;市民也應不隨便購買、丟棄這些生物。另一方面,還要下大力氣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保護好、恢復好本地的生態系統,少干擾,多呵護,不給外來物種留空間。

關鍵詞 福鱷魚苗 兇猛獵食性魚類 無害化處理 云南省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紫莖澤蘭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