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區 > 正文

太原市用有溫度的黨建 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小區內有不文明遛狗行為,看看咱們能不能管理一下?”“樓道里的小廣告最近又死灰復燃,很不美觀……”

近日,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社區龍盛苑東區的“和諧鄰里亭”內,圍坐在一起的居民暢所欲言、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晉祠社區新建村,在幾棵用紅綢布系著的槐樹下,成了大伙兒常聚的“露天議事堂”。據介紹,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太原市晉祠社區以打造“居民議事亭”“露天議事堂”等創新舉措為抓手,用有溫度的黨建,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筆者認為,晉祠社區打造“居民議事亭”“露天議事堂”等創新舉措,以居民服務為導向,形成黨員干部、網格員包片包責模式,針對群眾反饋的問題列出清單,提出解決措施,真正做到了關心群眾所急,掌握群眾所需,值得推崇。

創建社區居民議事形式,搭建起了政府和群眾之間的“民意橋梁”。社區黨組織、廣大黨員、社區居民等積極參與,不僅利于將“共識”轉化為“共為”,更利于實現“小事不出樓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鎮街”的居民“參與型”社區協商治理新模式,促進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解決。正如在晉祠社區,如今居民們常在亭中、樹下協商議事,社區已解決群眾關心的20余個棘手問題,形成了“問題由居民表達、措施由居民討論、事務由居民參與”的基層自治新模式,是一個基層共治好范本。

進一步看,太原晉祠社區居民議事自治結出豐碩成果給人的啟發是,在創建和諧社會過程中,調動起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同時,城鄉社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功能,多為居民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場所和方式,更好地發揮城鄉社區服務群眾、排憂解難的作用,進而提升社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 太原市晉祠社區 晉祠社區新建村 文明遛狗行為 民意橋梁 黨員干部 網格員包片包責模式 居民議事亭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