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世界短訊!興業證券張憶東:今年港股跌出未來三年的底,中概股死里逃生有利于港股價值重估

財聯社9月4日訊(記者 劉超鳳)近期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破冰”,中國資本市場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服務于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概股生態會否帶來變化?


(相關資料圖)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中概股是港股定價的錨,若中概股能保留美股上市的地位,有助于提升港股相關資產定價的估值中樞。”

今年的港股跌跌不休,恒指近期在兩萬點震蕩徘徊。下跌空間已經不大,有的基金經理公開看好港股投資機會,把港股配置比例打到上限。張憶東坦言,“現在的港股已到底部區域,在頻繁做俯臥撐,有望成為未來三五年的底部。”但是,港股投資最重要的是基本面,炒題材是行不通的,適合專業的機構投資者。

港股投資中,立足長期基本面,張憶東推薦關注港股新能源新能源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這代表了新時代的新經濟;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傳統”新經濟的價值化;還有傳統產業的優秀企業,尋找到自身第二增長曲線,所謂“老樹發新枝”。

中美監管破冰

近期,中美審計監管合作“破冰”,備受市場關注的中概股審計監管問題邁出重要一步。

對此,張憶東認為這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利用好國內和國際兩個金融市場,最終服務于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與此同時,這將對中國優質企業和全球投資者都是雙贏局面,如果擺脫了退市風險,中概股的估值中樞有望見底回升,并提升港股相關資產的估值中樞。

他進一步解釋稱,“美股是全球資金高地,不論從資金充沛度、機構投資者專業度,還是市場的成熟度來看,美股市場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優秀的公司在美股從不會缺少伯樂。而全球新興市場又唯美股‘馬首是瞻’。若中概股能保留美股上市的地位,有助于提升港股相關資產定價的估值中樞,中概股是港股定價的錨。”

有的投資者可能認為,中概股大不了從美股退市,回港上市,影響面并不大。而張憶東對此并不認同,“中國優秀企業在一個長期價值發現能力較強的市場上市,特別是美股,有助于提升中國資產的配置吸引力。如果在流動性極差的市場,再好的資產也乏人問津,這就是受到流動性折價的壓制。因此,中概股和港股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某種程度上,中概股對于中國新經濟成長股在估值定價上有很好的指導價值。”

新經濟的投資機會

今年的宏觀經濟環境非常復雜,全球經濟形勢亦不太樂觀。興業證券從去年就開始提倡“新半軍”。張憶東表示,“新半軍”就是新時代的新經濟,它的主戰場在A股,港股新能源車是對A股的補充,二者共同搭建起中國新時代的新經濟版圖。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新經濟。2000年前后,中國加入WTO,當時的“新經濟”是五朵金花——煤炭、鋼鐵、水泥、工程機械、金融地產,是城鎮化、工業化驅動的一輪朱格拉周期。2010年左右,全球開啟了以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朱格拉周期。2020年之后,隨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巨變,以能源科技革命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是新一輪朱格拉周期。

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滲透率在20%左右,與2013年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滲透率比較接近。具體到各個國家,中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約為30%;德國緊隨其后,約為25%;歐洲八國只有19%左右;美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較低,只有10%左右,這也是美國快速推出新能源補貼法案的原因所在。

從全球來看,中國的新能源產業鏈分布更廣泛,產業價值更高,而且每個環節都具備明顯的領先優勢。

除了新時代的新經濟外,港股的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新經濟為主,比如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等。張憶東認為,“這些傳統的新經濟在約束資本無序擴張的監管環境下,慢慢趨于成熟,估值和盈利預測方法可能發生變化,可能越來越像價值股。”

傳統領域中,還有一類投資機會是“老樹發新枝”。“中國的內需市場足夠大。有的傳統企業通過開發新產品、新的商業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尋找到自身的第二增長曲線。即使行業趨勢下行,但行業內也有望涌現出一些成長股。”張憶東如此表示。

今年港股跌出未來三年的底

“今年的港股仿佛跌出了危機模式,風險溢價達到了歷史平均值向上兩倍標準差以上,市場極度悲觀,風險偏好非常差。從另一角度看,港股的悲觀因素完全得到釋放。現在的港股已經到底部區域,有望成為未來三五年的底部,現在在底部做俯臥撐。”張憶東如此表示。

眾所周知,投資主要的收益來自三方面,一是賺央行的錢(流動性寬松);二是賺企業盈利增長的錢;三是賺交易對手的錢。

在企業盈利方面,恒指的主流板塊是互聯網、金融地產和消費。今年這些板塊都乏善可陳,甚至增速在低位徘徊。

在流動性方面,港股是離岸市場,資金主導方是以美英歐為首的發達國家資金,這些資金以美聯儲馬首是瞻。而且,香港在抗疫期間發行了大量消費券,內部通脹壓力比較大,在聯系匯率制度下,香港的貨幣政策緊跟美聯儲,總體來說香港的資金面偏緊。

張憶東表示,香港股市近兩年資金面的惡化可以分兩個階段:去年年初至今年3月中旬,基于對中國產業政策、經濟政策的不理解,外資處于持續流出狀況;3月中旬召開金融委會議后,給全球投資者吃下定心丸,外資持續流出的趨勢告一段落。伴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香港銀根在收縮。

對于流動性收緊的預期緩解,張憶東認為,“要等待美聯儲加息周期告一段落,或者出現二階導的放松,比如從加息50個BP變為25個BP甚至不加息,那么美國無風險收益率會出現顯著回落。目前美聯儲態度非常鷹派,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在3%左右高位震蕩,這是全球風險資產定價的錨,會對香港在內的新興市場出現壓制。”

總體來說,相比于流動性,港股投資最重要的還是基本面。“選錯股票,在港股將損失慘重。因為港股非常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炒題材、炒熱點是行不通的。個股大跌后未必反彈,甚至有可能跌到零。港股非常適合專業投資者,所以不太建議個人投資者投港股。”張憶東表示。

關鍵詞 價值重估 死里逃生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