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敏爾代表(重慶市委書記) |
![]() |
婁勤儉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 |
車俊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立足“兩點”定位 發揮獨特作用
陳敏爾代表(重慶市委書記)
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要帶頭開放、帶動開放,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壯大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求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兩點”“兩地”定位很準、站位很高,蘊含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和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這兩個方面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重慶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學懂弄通做實這“兩點”“兩地”的要求,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發揮好重慶在西部內陸開放開發、“一帶一路”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核心要義是帶頭開放、帶動開放。要拓展開放通道,統籌推進鐵公水空交通運輸發展,全方位推進出市出海出境通道建設,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提升開放平臺,加快建設重慶自貿試驗區和兩江新區,高標準實施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協同推進開放口岸和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建設。壯大開放主體,加快培育引進創新型、領軍型企業,支持市場競爭力強的本土企業拓展境內外市場。優化開放環境,牢固樹立“處處是開放環境、人人是開放形象”的理念,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我們理解,美麗之地,既要有渾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又要有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必須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積極構筑綠色屏障,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快建設綠色家園,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美景永存,開創重慶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局面。
本報記者 王斌來整理
持續攻堅克難 走在發展前列
婁勤儉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準確把握新時代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迫切要求我們增強優勢,補齊短板,拓展空間,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的江蘇拐點
準確把握新時代江蘇的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迫切要求我們增強優勢,補齊短板,拓展空間,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化的江蘇拐點。重點要實現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六個高質量”。
作為東部省份,這幾年江蘇通過不懈努力,實體經濟依然在全國名列前茅,經濟總量5年連跨3個萬億級臺階,2017年達到8.59萬億元,經濟的“含金量”“含綠量”顯著提高。
回望走過的路,每一步都鐫刻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兩次視察江蘇、三次對江蘇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三項任務”“強富美高”“五個邁上新臺階”“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要求。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深入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變化,經濟發展有新要求。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目標任務,我們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打好江蘇發展戰略主動仗、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切實發力。要立足省情,狠抓落實,對已經啟動的各項改革發展事項加快推進,對長期困擾的難題持續攻堅,對即將開展的工作超前謀劃。比如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賦予市縣更多自主權;充分發揮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促進江蘇更好融入世界經濟大循環。
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還要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優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支撐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活新變化。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強指引下,江蘇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每一步都會走牢走好。
本報記者 賀廣華整理
抓好五對關系 實現穩中有進
車俊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當前面臨發展速度和數量問題、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動能和結構問題。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為當代人帶來金山銀山,也給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要處理好五對關系,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浙江作為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前,浙江發展已經邁向增長中高速、質量中高端的軌道,面臨發展速度和數量問題、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問題、動能和結構問題。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為當代人帶來金山銀山,也給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讓城市繁華氣派、具有強勁的輻射力,農村美麗富庶、留得住鄉愁。
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五對關系:一是穩與進的關系。首先穩住全省經濟運行、穩住市場預期。同時要按照“打開五個通道”的要求,優化升級產業,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浙江從速度領跑向質量領先轉變。
二是破與立的關系。破除無效供給,倒逼高能耗、低效益的企業和產能逐步退出市場。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和新一輪對外開放,加快新舊動能轉化,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
三是實與虛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輔相成、相融共生,是浙江經濟的特點和優勢。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必須深扎于實體經濟,分類實施鳳凰行動、小巨人培育行動和小微企業提質行動;繼續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四是標與本的關系。推動經濟保持合理增長速度的同時,在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的大事上下功夫,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
五是發展和惠民的關系。以人民為中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認真辦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污水革命”等關鍵小事,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本報記者 王慧敏 顧 春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08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