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補足縣域商業發展短板,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近日,重慶作為全國唯一“城鄉統籌綜合試驗區”,出臺了《重慶市縣域商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及《關于高質量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重慶將建成“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體化縣域商業網絡體系”。圍繞這一目標,重慶將以縣鄉村商業網絡體系和農村物流配送“三點一線”為建設重點、以消費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為主線開展行動。
重慶市商務委透露,今年年底重慶區縣物流配送中心將超70個,鄉鎮商貿中心超800個,快遞進村數量超5700個,具備條件的行政村農村電商服務覆蓋率超90%。
完善縣鄉村三級商貿體系
針對制約縣域商貿發展的基礎設施短板,重慶將加強縣鄉村三級商業網絡體系建設,以完善城鄉消費品流通網絡。具體措施包括:實施包括建設一批縣(區)城商圈在內的城區商業“十個一”建設工程,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推進鄉鎮商業“六個一”建設工程,因地制宜培育一批鄉鎮商貿中心(商業集聚區)等,豐富鄉鎮服務功能;改造一批村級便民商店或綜合服務站,滿足農民便利消費需求。
除此之外,《規劃》還布局提質城鄉農產品市場流通網絡,優化城鄉農用物資流通網絡,具體包括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等標準化升級改造,推動成立川渝農批市場聯盟,探索“智慧農資”等。
數據顯示,目前重慶農村消費供給水平明顯提升,全市年交易額超1億元或營業面積超1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達到436個,2020年交易總額達5683億元。在農資流通方面,重慶已建成農資市場12個,全系統農資銷售網點動態保持在3000個以上。
暢通城鄉物流“毛細血管”
暢通縣域物流“毛細血管”,連接主城“動脈”,重慶將統籌推進縣域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加快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以助推農業產業和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
健全縣域物流網絡重在統籌縣域物流和整合物流資源。重慶將通過推進區縣物流集散分撥中心、鄉鎮物流配送站、村級綜合服務站點建設,融合縣域物流配送中心、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與現有商貿配送、公共倉儲、郵政寄遞等設施,加快構建“一網多用、一點多能、功能集約、便利高效”的縣域物流配送體系和物流服務網絡。
農村則通過強化農村郵政體系作用、推進實施“快遞進村”工程等加快發展寄遞物流,保障農村快遞網絡可持續運行。
重慶市商務委表示,農村快遞網絡體系織密織細成效顯著,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已達16.2萬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居西部第一,建制村直接通郵率持續保持100%。
壯大縣域商業市場主體
壯大市場主體能為社會生產力提供不竭源泉。對此,重慶將引導一批市級大型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企業下沉,培育一批本土重點商貿流通企業,建設一批農村寄遞物流配送骨干企業。圍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慶將力爭建設成區域性農業展示推廣服務中心和區域性農業全產業鏈綜合服務中心。
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全市通過發展家庭農場3.26萬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3716家等,已基本形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三級農產品市場體系。“十四五”期間,每個縣(區)將實現5個以上大型商貿流通和物流配送企業下沉區縣和鄉鎮,培育5個以上本地大型商貿流通企業、10人以上農村商業帶頭人等。
提高農產品上行效率
為提高農產品上行能力和流通效率,重慶將大力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水平,持續提高農產品加工和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補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提檔升級農產品三級市場體系,促進農商互聯、產銷對接。
其中,農產品的流通之路離不開重要的“助推器”縣域流通的新業態新模式。下一步,重慶將通過推進“數商興農”行動等不斷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支持“電商+產地倉+快遞物流”倉配模式等商貿流通新模式發展,加快供應鏈一體化進程,推進農產品供應鏈協同發展和縣域供應鏈協同平臺建設。
根據《規劃》,重慶在“十四五”期間將新增電商市場主體1萬家,累計培育主打農產品網貨500個、縣域電商公共品牌30個,累計新建直播電商基地100個等。
此外,為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重慶還將持續促進縣域商業消費市場發展并優化縣域商業消費環境。特別是在融合發展農商文旅方面,重慶將“花式”打造農商文旅特色鄉鎮,發展農家樂消費市場、鄉村旅游市場和鄉村文化市場,帶動縣域消費升級。 (劉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