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5日訊(記者 夏淑媛)長城人壽的股權結構調整可謂一波三折。繼2021年5月擬釋放不超過1/3的股比引進戰略投資人無果后,長城人壽近期又發生股權被出讓和司法拍賣事宜。
(資料圖)
10月12日,繼股東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將其所持有的3000萬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二次掛牌不足一個月,二股東中民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民投資本”)所持有的2.69億股長城人壽股權,又在阿里拍賣資產平臺被拍賣,評估價3.23億元,起拍價2.27億元。
據了解,此次被拍賣的股權占長城人壽總股本4.86%,以此簡單推算,長城人壽最新估值為66.5億元。自2005年成立以來,長城人壽在17年發展中多次伴隨中小股東更迭,歷經多次增資仍不改“缺血”窘境,高管也幾經換血。
長城人壽2.69億股股權遭司法拍賣,起拍價2.27億元折價3成
根據阿里拍賣資產平臺公示信息,長城人壽的2.69億股股權將于2022年11月18日10時第一次拍賣,參與競拍者需繳納2400萬元保證金,競價周期為3天。
這筆股權評估價為3.23億元,起拍價為2.27億元,約為評估價的70.2%。截至發稿,該拍賣已引來近487人次圍觀,尚無人報名。
據悉,長城人壽這筆被拍賣的股權持有人為中民投資本,是長城人壽的19家股東之一。
透過長城人壽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來看,中民投資本一共持有長城人壽13.44%股權。其中,被拍賣的2.69億股僅占長城人壽總股本4.86%,目前該筆股權因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已被上海金融法院凍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4.86%股權遭遇司法拍賣,小股東眾多的長城人壽長期飽受股權分散融資之困,多家股東因聚焦主業或清償債務問題擬清倉退場,但是一直難覓買家。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公告顯示,長城人壽股東中國二十二冶集團擬將全部所持0.54%的3000萬股股權進行出讓。據悉,這筆股權在2020年就曾
以7520萬元轉讓底價出讓。
事實上,出清長城人壽股權并非只有中國二十二冶集團一家。2021年8月16日,長城人壽股東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也將其全部持有的3000萬股股份,占0.54%的股權進行轉讓,但直至掛牌期滿項目終結仍未尋到接盤方。
2018年11月-2019年9月,某公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轉讓長城人壽11.78%股權。彼時,盡管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信息未明確點明轉讓方身份,但從持有長城人壽11.78%股權、注冊地在廈門等線索來看,皆指向第三大股東—廈門華信元喜投資。目前,該筆股權尚處于質押狀態。
2017年,完美世界曾兩度掛牌轉讓長城人壽0.27億股股權,占比0.96%,但同廈門華信元喜投資一樣至今仍未脫手。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長城人壽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擬釋放不超過1/3的股比引進戰略投資人,截止目前尚無后續進展。
增資引戰無果而終,今年5月,長城人壽又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在二級市場買入中國天楹個股5805.58萬股,每股交易價格為4.53元,交易總額2.6億元。根據長城人壽公告,中國天楹存在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持有長城人壽5%以上股權,雙方構成以股權為基礎的關聯關系。
大成律師事務所專業人士分析稱,被出售的股權占比小,難以對公司經營層面產生話語權,性價比不足,愿意接手的企業自然也就相對較少。
此外,受國際復雜環境及經濟周期影響,目前保險業增長乏力,未來經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股東回報水平及盈利預期有所降低。同時,在目前的環境下,要找到一家既有雄厚資金實力,又能夠完全符合監管導向和股東資質的投資者并非易事。
17年9次增資不改“缺血”窘境,擬未來5年完成集團架構沖刺IPO承壓
公開資料顯示,長城人壽成立于2005年,設有個險、收展、經代、團險、銀保和網銷六個業務渠道。截至2020年末,公司內勤員工近2200余人,銀保/經代/續收外勤2300余人,個險代理人隊伍突破2.3萬人。
目前,公司共有19家股東,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主要股東中,北京華融綜合投資、北京金昊房地產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3家為一致行動人,實際控制人為北京市西城區國資委,合計持有長城人壽50.69%股權。
中民投資本與北京金牛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北京金羊創新投資中心(有限合伙)3家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長城人壽18.43%股權。
涌金投資控股、國金鼎興投資兩家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其4.25%股權。
資料來源:長城人壽2022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歷經17年發展,長城人壽從初始注冊資本3億元升至55.32億元,其間至少歷經9次增資。在股東多輪更迭中,長城人壽高管也幾經換血。
2014年長城人壽原總經理董利平擔任新任董事長,聘請職業經理人王巍任總經理。僅一年之后,長城人壽首任掌門人王功偉便重歸舊位,原任總經理王巍擔任董事。
2016年變化再起,長城人壽的創立元老之一,此前擔任長城人壽黨委書記的胡國光則成為出任長城人壽的新任董事長。
2017年1月,董事長劉世春因調任北京金融街集團,辭去董事長職務,監事長胡國光因達到退休年齡也辭去職務,金融街控股副總經理呂洪斌出任總經理。
2017年,趙建新赴長城人壽擬任常務副總裁兼總精算師一職,直到2020年4月劉衛平走馬上任,長城人壽總經理一直空缺。
今年2月,原長城人壽總經理劉衛平不再擔任該職務,由王玉改擔任該公司臨時負責人。
從經營業績來看,長城人壽在業務規模及價值效益方面并不突出。年報數據顯示,2016—2018年,長城人壽凈利潤分別為-5.19億元、-7.23億元、-15.71億元。
2019—2021年,長城人壽現扭虧,連續3年實現盈利,凈利潤分別為1.15億元、1.35億元、1.49億元。
不過,從2022年上半年經營業務來看,雖然長城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9.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9.3%。但增收不增利,公司上半年凈虧損4.32億元。截止2022上半年年末,長城壽總資產663.13億元,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3.0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63.26%。
考慮到一些分類監管要求與償付能力掛鉤,一些業務要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到120%或150%以上才能開展,實踐中保險公司對償付能力充足率安全的要求會比底線高,長城人壽目前仍面臨增資補血壓力。
對于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長城人壽在2021年的引資路演報告中透露。2021—2025年,公司將開啟“新翼工程”,實現總資產過千億元、營業收入超300億元,進入穩定盈利期,價值類新單期交保費增長2倍,跨入壽險前30名,具備上市條件,基本完成保險集團架構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