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昨日大盤全天低開后震蕩反彈,創業板指相對偏強,滬指再度失守3000點。板塊方面,半導體、TOPCON電池、光刻膠、氟化工等板塊漲幅居前,智慧政務、網絡安全、信創、數字貨幣等板塊跌幅居前。截至收盤,滬指跌0.19%,深成指跌0.34%,創業板指漲0.01%。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45.65億元。隔夜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道指跌0.46%,納指跌1.73%,標普500指數跌1.06%。
在今日的券商晨會上,國君證券認為,2023年信創廠商業績將大幅增長;中金公司認為,醫療新基建有望催化國內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在近年放量;開源證券認為,食品飲料無需悲觀,等待復蘇。
國君證券:2023年信創廠商業績將大幅增長
國君證券認為,2022年是政府信創的小年,一方面存在大會對政府信創招投標節奏的影響,大會在10月底召開,因而地方政府前10個月沒有進行太多的招投標活動,大會結束后即使能啟動招投標,也沒有太多能在今年內完成驗收確認;另一方面,今年也是信創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上半年完成了上一輪電子公文信創的驗收工作,但之后電子政務信創、區縣信創的規劃還沒有出臺,地方政府缺少行動指南,所以招投標是比較少的。在政府信創的拖累下,預計今年信創PC招標量只有一百多萬臺。進入到2023年,不再存在大會對招投標節奏的干擾,正常情況下4-5月份就會啟動招投標,且會進入到未來五年新一輪信創規劃落地的第一年,我們認為招標量會出現比較大的反彈,全年信創PC的招標量將達三百多萬臺,所以相關信創廠商的業績也會迎來比較明顯的增長。
中金公司:醫療新基建有望催化國內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在近年放量
中金公司認為,醫學影像是構筑疾病診療量化評價體系的基礎工具。基于影像學的各類設備產品(CT、MR、X線機、超聲、分子影像等)的檢測和治療,是目前多數疾病干預前的基礎性診斷選擇之一。作為技術驅動性行業,海外巨頭持續引領行業前沿技術應用發展,而中國醫學影像產業起步較晚,目前正處于快速成熟期,平均水平較國際或仍有一定發展差距。我們認為,雖然現階段國內醫學影像設備的高端產品仍由外資品牌主導,但隨著影像產業鏈上游供應鏈自主可控程度的提升,以及國產品牌設備性能的持續趕超,國產廠商或開始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同時,我們預計醫療新基建的持續發力,也有望催化國內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在近年迎來商業化放量機遇。
開源證券:食品飲料無需悲觀,等待復蘇
開源證券認為,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已經披露,白酒業績基本符合預期,而且奠定全年業績基礎。多數酒企數據質量良好,中秋國慶期間雖有疫情發生,但相對可控,整體來看需求并未出現大幅下滑。截止目前白酒上市公司已完成全年大部分回款,三季度動銷明顯提速,報表也有改善趨勢。中秋國慶順利過渡,全年業績基本定調,年內盈利預測不再有集體大幅下調風險。我們看到在年內疫情在多個區域發生,部分酒企及時調整目標和策略,不給主品牌太多壓力,價格保持穩定。行業庫存雖有提升,但在可接受范圍內。同時酒廠加大資源投入,積極幫助渠道進行庫存去化,在疫情壓力背景下,行業仍屬健康平穩運行。當前位置我們認為板塊已無悲觀必要。首先經過10月份的股價回調,板塊估值已回落至較低位置,當前估值已具備布局吸引力。其次旺季疫情的沖擊基本已經體現,基本面已經歷低谷時期。雖然市場對于短期基本面變化仍有分歧,但后續隨著疫情控制得當,行業大概率處于回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