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財聯社1月12日訊(編輯 史正丞)當地時間周四,亞太航空公司協會(AAPA)發布去年11月的航空流量初步數據。與宏觀經濟和疫情防控政策變化相符的是,去年年底亞洲航運已經呈現國際客運猛烈回暖,而貨運形勢走弱的趨勢。
(來源:亞太航空公司協會)從具體數據來看,2022年11月亞洲航空公司總共搭載1337萬名國際旅客,較上一年同期的175萬暴增663%;按照航空業客運量指標——客運收益公里數(RPK,收費旅客數乘以搭乘公里數)計算,去年11月的數據同比暴增499.2%。需求的迅速回暖拉動載客率從一年前的37%升至77.4%,接近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
按去年1-11月的數據口徑來看,亞洲航司的國際旅客數從2021年的1476萬人大幅上升至8749萬人,上座率也回升至70%左右。
(11月數據,來源:亞太航空公司協會)與客運服務恢復往日繁忙不同,亞太區域的貨運服務卻呈現出愈發明顯的頹勢。衡量貨運需求的運費噸公里數(FTK)去年11月驟降19.2%,拖累1-11月整體數據同比下降6.9%;平均貨運載運率同比驟降9.3%至63.9%。
對于最新的數據,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總干事Subhas Menon評論稱,隨著新冠疫情驅動的邊境控制措施逐步取消,亞洲航空公司正在繼續享受國際出行市場的強勁復蘇。盡管如此,去年11月的平均需求水平仍僅為2019年同期的43%,意味著實現全面復蘇仍需要巨大的進展。與此同時,貨運領域受到通脹、商業信心承壓等全球制造業逆風影響同比走弱。
隨著中國在2023年初調整出入境政策,龐大的中國市場和中國游客的出行需求已經成為亞太航空業今年的最大期待。Menon表示,盡管宏觀經濟陰云密布,但強勁的出行意愿和對恢復連結的渴望將進一步推動亞太地區國際旅游市場的恢復。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國的政策調整,也將顯著改善需求前景。
針對個別國家蓄意推出針對中國旅客的限制措施,Menon也評論稱:“不幸的是,一些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重新實施限制措施,可能會阻礙恢復旅行模式的順滑進程,并導致許多旅行者感到困惑。一致、協調且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既定指南的旅行措施,以及政府與航空業者的密切合作,對于確保順暢無縫的出行體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