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15日訊(記者 梁柯志)中國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截至1月15日已有北京、上海、福建等七地銀保監局亮出2023年1號罰單。據財聯社記者統計,銀保監局本級開年以來一共發布142條處罰信息,平均每天10條。
在現有的1號罰單中,重慶銀保監局對農行重慶分行開出了760萬的高額罰金,系截至目前為止最高金額。
某城商行廣州分行負責人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去年銀保監會和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風險和合規的重視程度非常高,近期,銀監部門亦再次進駐該行,對核心業務、重點客戶以及投訴信息進行排查梳理。預計各類風險檢查和調研貫穿全年,隨著檢查面擴大,受到處罰的人和機構可能會越來越多。
(相關資料圖)
2022年銀保監會系統處罰數量和罰沒金額再度創下歷史新高。1月13日,銀保監會披露2022年監管工作數據顯示,2022年銀保監會處罰銀行保險機構4620家,處罰責任人員7561人次,罰沒28.99億元。與2021年全年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870家次,處罰責任人員6005人次,罰沒款合計27億元的數據相比,對銀保機構的額覆蓋面明顯更廣。
七地銀保監開出1號罰單,農業銀行受罰760萬暫列第一
財聯社記者搜索銀保監會官網發現,從1月9日至今,共有七地銀保監局發布2023年1號罰單,除青海和吉林處罰保險公司外,其余五家涉及均為銀行機構。
1月9日,北京銀保監局率先發布1號罰單,處罰對象是浙商銀行北京分行及傅政,因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北京銀保監局對機構罰款50萬元,對傅政給予警告處罰。
寧波銀保監局開出的1號罰單時間最新。該局在1月13日發布對寧波銀行處罰220萬的1號罰單,這也是迄今為止唯一針對總行級別的罰單。
七張1號罰單中,處罰最重的還是重慶銀保監局對農業銀行重慶分行的處罰,金額高達760萬。涉及十名農行工作人員,均分別受到警告和罰款5萬元的處罰。
在處罰案由中,農行重慶分行涉及18項違規事實,較為罕見。具體包括部分房地產貸款未納入房地產貸款科目;發放無真實資金需求的流動資金貸款;對關聯企業未進行統一授信;未能有效識別虛假交易;向商用房發放住房按揭貸款等。從事由來看,主要為房地產貸款相關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重慶銀保監局1號罰單顯示是從1月6日開出,1月13日就公布,顯示行政處罰的效率在提升。
2022年銀保監處罰再創新高,嚴監管趨勢仍在持續
2019年,銀保監會提出“監管姓監”并持續深入推進市場亂象整治以來,針對銀保機構違規行為和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就呈現逐年上升的勢頭。
剛剛過去的2022年,處罰機構、人員和罰沒金額三項數據再度創下新高。對比2019年銀保監會全年處罰銀行保險機構2849家次、處罰責任人員3496人次、罰沒合計14.5億元的數據。三年時間,處罰的機構、人員和金額分別增長62%、116%和99%。
不過,銀保機構領到的罰單并非僅僅來自銀保監會。以銀行業為例,不完全統計顯示2022年央行、銀保監會針對銀行業開出的處罰金額過千萬的大額罰單有11張,事由則涵蓋貸款、投資業務、理財業務違規,以及違反反洗錢法、信息采集違規、貿易融資業務違規、同業業務違規等諸多領域。
以單一機構計,農業銀行則收到491張罰單位列第一,其次是工商銀行收到416張罰單,郵政儲蓄銀行收到311張罰單排第三。處罰金額上,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分別以1.38億、1.29億的合計處罰金額排第一、第二位。
1月13日,銀保監會2023年工作會議等信息顯示,今年將繼續強化監管處罰威懾力。同時完善全流程全鏈條審慎監管,健全常態化風險處置機制。加快監管大數據平臺推廣應用,提升監管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等。
實際上,1號罰單的信息也可以看出監管對銀行違規的調查和處罰是跨年度延續的狀態。1月10日,福建銀保監局公布了包括2023年1號罰單在內的17份處罰信息,其中針對華夏銀行福州分行流動性資金貸款審批不盡職的包括兩種罰單,分別是去年12月30日開出處罰機構50萬元的2022年51號罰單,以及1月5日開出針對直接負責人王宏志的2023年1號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