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經濟 > 正文

一次性因素致上海電氣2022年預虧 扣除影響后全年盈利約為15億

財聯社1月30日訊(記者 曾楚楚)上海電氣(601727.SH)2022年業績同比減虧,而除去疫情、國際形勢及金融資產波動,上海電氣全年盈利約為15億元。


(資料圖)

除去一次性因素影響 全年盈利約為15億元

上海電氣1月30日公告,預計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32億元,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人民幣-49億元至人民幣-42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上海電氣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因素包括新冠病毒疫情、國際形勢以及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值產生波動,預計前述因素對報告期內公司利潤額產生的影響約人民幣-53億元至人民幣-46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扣除上述負面影響,上海電氣全年盈利約為15億元。

去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上海電氣部分境內生產經營企業、參股企業出現物流困難、供應鏈受阻、交貨停滯及停工停產等情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成本上升、抗疫支出增加等因素影響,導致生產經營相關成本增加。

而受國際形勢、俄烏沖突、海外通脹、項目執行及新冠病毒疫情等因素影響,上海電氣部分海外工程業務成本大幅增加、應收款項回款不及預期。

其中,去年2月以來,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市場波動加劇,標準普爾高盛商品指數(GSCI)的能源成分2022年1月至6月上漲68%。俄羅斯受到制裁后,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去年6月,WTI原油價格一度上漲至每桶114美元的月平均價格,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最高實際價格。

2022年以來煤炭、天然氣的漲幅都達到了200%以上。有分析指出,基于俄羅斯在全球市場重要的能源地位,一旦歐美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落地,這意味著全球約近三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面臨中斷,歐洲可能會再度出現能源危機。

另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恒生指數自2023年1月1日至今已累計上漲11.57%,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價值今年有大幅回轉的可能性。截至上海電氣2022年第三季度季報公告,公司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影響為-7.6億,這或意味著,該一次性虧損為今年利潤留出增長空間。

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注入長期成長動力

據悉,上海電氣是一家大型綜合性裝備制造集團,主導產業聚焦能源裝備、工業裝備、集成服務三大領域,產品包括火力發電機組(煤電、氣電)、核電機組、風力發電設備、輸配電設備、環保設備、自動化設備、電梯、軌道交通和機床等。

在主營業務之一的能源裝備上,上海電氣以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主線,不斷提升能源裝備產業優勢,以打造新型電力系統裝備產業新格局為發展方向,在多個領域布局漸深。

儲能領域上,上海電氣在受資本市場關注的釩液流電池上持續發力。據媒體本月報道,上海電氣將在安巢經開區建設1GWh儲能液流電池生產線,達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不低于6億元。

據財聯社記者此前報道,目前上海電氣釩電池在手訂單儲備量近3GWh,產業化推進方面,目前已經完成年產1GWh的合肥一期工廠的產業布局,實現了液流電池自動化的生產。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完成交付50余項釩電池儲能項目,國內外累計裝機容量突破50MW/h,應用場景覆蓋風儲、光儲、風光儲、微電網等多個應用領域。

上海電氣去年半年報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新增訂單592.4億元。其中,儲能設備58.9億元。

氫能業務布局上,上海電氣去年下線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兩款電解水制氫裝備,實現了國產制氫設備的跨越性升級和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據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明確提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氫能清潔低碳特點,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將氫能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重點產業。

公司相關人士此前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氫能業務上今年已規劃500兆瓦的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的產能,預期相當于今年綠氫產能約7.5萬噸。PEM電解制氫裝備預期25年達到百兆瓦級的產能。

(編輯:曹婧晨)

關鍵詞 上海電氣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