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8日訊(記者高艷云)券商一季度喜獲大豐收,業績強勢反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7日,18家券商披露一季報,目前披露一季報的券商總數達34家,其中33家歸母凈利增速為正,增速中位數為333.19%;增速1倍到數倍的有16家,其中多為中小券商。
一季度歸母凈利增速較大的10家券商分別為太平洋證券(1503.35%)、長城證券(675.92%)、東興證券(628.25%)、國元證券(533.05%)、東方證券(525.67%)、興業證券(430.09%)、中泰證券(424.00%)、東吳證券(412.84%)、華創陽安(396.97%)、國金證券(380.09%)、國海證券(333.19%)。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券商的高增速與同比基數密切相關。
根據已披露數據,一季度歸母凈利排名前10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54.17億元)、中信建投(24.33億元)、中國銀河(22.49億元)、東方財富(20.29億元)、申萬宏源(20.11億元)、東方證券(14.28億元)、中泰證券(11.53億元)、光大證券(9.58億元)、興業證券(8.28億元)。
中小券商彈性更強
整體而言,中小券商一季度業績呈現高彈性。
太平洋證券一季度歸母凈利同比增速高達1503.35%,增速超過6倍的是長城證券(675.92%)、東興證券(628.25%),增速超過5倍的是國元證券(533.05%)、東方證券(525.67%),增速超過4倍的是興業證券(430.09%)、中泰證券(424.00%)、東吳證券(412.84%),增速超過3倍的是華創陽安(396.97%)、國金證券(380.09%)、國海證券(333.19%),增速超過2倍的是山西證券(285.14%)、中原證券(282.45%)、華安證券(242.38%)、財通證券(214.54%),增速達到1倍的是首創證券(110.73%)。
此外,6家券商一季度歸母凈利扭虧為盈,分別是天風證券、華西證券、東北證券、西部證券、江海證券、湘財股份、國盛金控。
持有中山證券67.78%股權并持有東莞證券40%股份的錦龍股份同樣業績大增,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1.99億元,同比增長204.4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0.02億元,同比增長98.81%。
目前僅有1家券商股的歸母凈利增速下滑,即東方財富(-6.54%)。
作為“券茅”,東方財富的業績下滑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尤其是其營收與凈利潤均出現“雙降”。東方財富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8.10億元,同比下滑12.09%;實現歸母凈利20.29億元,同比下滑6.54%。
賣方研究普遍認為,東方財富的業績之所以與傳統券商背離,與其主要業務特征有關,其業務主要為財富管理方向,其他券商較大一塊業務是自營業務,一季度市場回暖但活躍度不高,滬指期間漲幅達5.94%,A股成交額同比下降約11.3%,由此,自營業務中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顯著提升,傳統券商業績受益強勢反彈,而如東方財富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占比較高的傳統券商業績提升不大或出現下滑。
9家券商營收增逾1倍
營收方面,34家已公布一季度業績券商中,30家為正增長,增速中位數為19.12%。
9家券商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達到1倍以上,其中兩家券商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速超過2倍,分別是天風證券(283.04%)、錦龍股份(204.47%);同比增速在1到2倍的有7家,分別是財通證券(174.23%)、國元證券(165.65%)、華西證券(156.55%)、興業證券(147.02%)、山西證券(140.67%)、東北證券(130.73%)、國金證券(106.59%),另有兩家券商增速接近1倍,分別是華安證券(97.73%)、中泰證券(92.77%)。
4家券商一季度營收下滑,分別是東方財富(-12.09%)、華鑫股份(-17.40%)、國盛金控(-21.71%)、湘財股份(-56.61%)。
值得關注的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一季度營收增幅不足1%,僅有0.87%;中信建投營收增幅同樣不高,為5.81%。
在一季度業績表現中,頭部券商營收增幅不大成為普遍,銀河證券一季度營收同比增幅為18.54%,申萬宏源增速為19.35%。中信證券的凈利潤增速也僅有3.6%。
值得關注的是今日還將有18家券商披露一季報,其中不乏中金公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海通證券等頭部券商。南京證券等中小券商或將再次展現出業績的高彈性。
國盛金控一季度業績營收與凈利不同步。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4.09億元,同比下降21.71%;歸母凈利潤4517.42萬元,同比上升216.58%。
今年將是券商業績大幅修復的一年
西部證券研究認為,自營投資成為影響券商業績的核心,預期將在一季度迎來反轉。投資業務方面,下半年重點關注差異化監管的措施落地,或將打開頭部券商的ROE上限。
西部證券分析稱,2018年至今,上市券商經歷一輪資本補充以及杠桿率提升,金融投資則是資產配置的主要方向,場外衍生品等創新業務的開展對于券商業績穩定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一級交易商預期將保持領先。
2023年,西部證券預計國際業務和股權投資業務也將有所恢復,尤其是部分公司2022年國際業務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中證金融下調了證券公司保證金比例,預期將釋放超過300億元,我們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監管機構給予優質券商更低的資本占用比例(包括衍生品等),鼓勵其提升杠桿率。
對于投行業務,西部證券指出,全面注冊制落地后,投行業務將迎來量價齊升,業務間協同增強。大投行生態圈有望向上下游進一步延伸,“1個客戶、N種服務”將打開投行業務收入天花板。
西部證券認為,財富管理業務重點關注客戶引流政策變化以及機構交易占比的提升。
2022年傭金率繼續下滑,西部證券卻觀察到,代理買賣證券款中機構資金逆勢增長,券商經紀業務市占率也出現分化(中信&招商實現躍升)。可見持續客戶增長對于券商財富管理轉型至關重要,通過外部流量來獲客是很多券商現階段的主要渠道之一,機構交易占比的提升會影響各家的市占率。
西部證券表示,2023年預期將是券商業績大幅修復的一年,尤其是受到自營業務沖擊大的公司預期將在年內實現較大幅度的改善。從細分業務集中度提升的角度看,投行&資管仍是我們中長期看好的方向。建議關注,一是財富管理業務上具有競爭優勢的券商;二是在投行業務具有競爭優勢的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