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區 > 正文

小勐統鎮牽住產業發展“牛鼻子” 集中推動藤椒規模化種植

成片的藤椒樹綠浪翻滾,一串串顆粒飽滿的藤椒掛滿枝頭,微風拂過椒香撲鼻。永德縣小勐統鎮埡口村,村民們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采收“金果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人們很難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石漠化嚴重的荒山。

在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效能建設中,小勐統鎮牢牢牽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優化營商環境,引進加工企業,盤活土地資源,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了一條以項目謀發展、在一線抓落實、建示范提品質的石漠化山區產業發展之路。

選準好項目 扣緊產業建設鏈條

針對當地喀斯特地貌居多、現有產業日趨飽和的問題,小勐統鎮黨委、鎮政府立足實際,堅持項目工作法,用主人翁的眼光來遴選項目,用經營者的標準來實施項目,用受益人的態度來經營項目,積極尋找適宜地貌和氣候發展的特色產業。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最終鎖定了對水土要求低,“有土就能種、有光就能長”的藤椒。

小勐統鎮積極申報項目,整合村級集體土地,用滬滇幫扶項目資金600萬元修建花椒加工廠,注冊鎮合作聯社,用300余萬元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直接補助農戶種苗,引進永德萬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發展藤椒產業。

“埡口村山上石頭多,土壤持水能力差,傳統的經濟作物難以成活。但這里日照時間比較長,566米至2395米的海拔剛好適宜種植藤椒。”永德萬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原料負責人趙建國說。

在鎮黨委、鎮政府的統籌下,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流轉土地、種植藤椒。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群眾將自家閑置的石頭旮旯地以租賃形式,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村合作社。鎮合作聯社集合各村土地資源后流轉給公司,形成“公司主導經營、鎮合作聯社統籌、村合作社推進、農戶自愿參與”的土地流轉模式,把一家一戶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來推動藤椒規模化種植。

小勐統鎮埡口村黨總支書記魯小雙說:“鎮上引進藤椒產業以后,我們村‘兩委’干部、黨員共種了400來畝,現在我們埡口村總共種植藤椒1200多畝。兩年來,農戶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提高了管護技術,掛果率很高。現在產業路也修通了,采收運輸都方便了。”

一線抓落實 健全產業建設保障

小勐統鎮圍繞黨建領航強保障、一線協調優服務、完善基礎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發展藤椒產業過程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確保企業招進來、留得住、發展好。

成立鎮藤椒產業工作組,村級駐村工作隊、村組干部協同配合,逐戶開展工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方案”合理規劃,各村種植大戶與散戶采取結對幫扶的方式,組建生產合作小組。按照一個大戶輻射帶動周邊一片的模式,充分挖掘本土人才的潛能,推動“土專家”“田秀才”將掌握的藤椒種植、管護、采收技術要領傳授給其他農戶,在破解農戶發展產業“散小弱少”問題的同時減輕了企業技術培訓壓力,提高了農民的專業化程度。

“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幫助我們解決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協調農戶土地流轉,組織農戶種植藤椒,幫助解決用工問題,全方位的服務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在當地發展的信心。”永德萬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勛彬說。

鎮黨委、鎮政府積極做好產業發展的基礎保障,深入推進村級交通網、水利網建設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硬環境。目前,全鎮已完成道路硬化328.8公里,累計實施和完善水利工程209件。道路交通得到有效改善,水利灌溉條件得到有效提高,為標準化種植打下了良好基礎。

利益強聯結 創新產業發展機制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為確保企業能發展、群眾能獲利、村集體能增收,小勐統鎮圍繞藤椒種苗、種植、收購、加工、銷售全過程,完善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五個聯結”,促進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土地有償聯結。公司按60元/畝的定價支付給村合作社。其中,50元支付給農戶,10元留作合作社的管理費。

加工有償聯結。花椒加工廠房、冷庫、烘干設備等,由鎮合作聯社管理、企業租賃使用。公司與鎮黨委、鎮政府簽訂30年合作協議,按年均租賃費用30萬元支付給鎮合作聯社。

生產激勵聯結。每新植1畝花椒公司獎勵合作社15元、1000畝獎勵1.5萬元、2000畝以上獎勵3萬元,公司每收購1噸花椒獎勵鎮合作聯社500元。

種苗風險聯結。按照種苗市場價,鎮產業發展資金墊支500元,農戶自付360元,墊支資金從農戶收益中逐年收回。

共同詢價聯結。在公司確定每公斤8元最低收購保護價的基礎上,公司、鎮合作聯社、農民代表均可向市場詢價后,三方共同確定收購建議價格,報經鎮政府核實同意后確定實際收購價格。

“依托‘五個聯結’,通過土地流轉、價格兜底、技術幫扶等方式發動農戶發展藤椒種植。今年藤椒首次收購,在收購過程當中,我們的保底價格是每公斤13元,外面的花椒行情價是每公斤10元。要讓群眾得到實惠,讓群眾在種植藤椒上增強信心,為下一步規模化發展打下基礎。”小勐統鎮副鎮長夏大超介紹。

目前,小勐統鎮已完成藤椒種植4500畝,11個行政村、421戶農戶參與種植,帶動脫貧戶83戶。發展藤椒產業預計可實現產值1800萬元,實現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藤椒模式”的推行,助推小勐統鎮各類產業基地建設8個,流轉土地3.2萬畝,轉移就業勞動力1.7萬人次。同時依托企業孵育“雛雁”,培育本土創業青年48人,實現產值1191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超過600萬元。

短 評

永德縣小勐統鎮石漠化總面積超過9萬畝,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大。如何走出困境、闖出新路?當地立足實際發展特色產業,優化營商環境,盤活土地資源,引進優質企業“筑巢安家”,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把荒山變成了“金山”。

小勐統鎮堅持項目工作法、一線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深入一線抓落實、建示范提品質,走出了一條石漠化治理與特色產業相結合的山區產業發展之路。

為了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小勐統鎮還需要借助優秀企業的“朋友圈”,依托藤椒產業帶動健康養生基地和特色旅游項目建設,構筑產業建設新格局,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基層說

小勐統鎮埡口村藤椒種植農戶 李少偉

我們家的地石頭多,以前種過烤煙、玉米、旱谷都不行,根本長不起來,都變成荒地了。聽村小組長說,藤椒就是種在石頭旮旯地里也會長得好。藤椒示范基地離我家不遠,我就去參觀了一下,看到他們的地還沒有我的好,但是藤椒長得很好,我心里也就有底了。現在,我家種了8畝多,明年就可以采摘了。

小勐統鎮小勐統村黨總支書記、主任 段從德

鎮上工作組來作宣傳動員的時候,我看他們對藤椒產業的調研比較充分,公司廠房也建起來了,農戶種植藤椒還能獲得技術指導,就主動報名種了20多畝,現在長勢很好。作為村干部,在發展產業的時候,就是要先行先試,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才能讓群眾有信心、有行動、有收益。

小勐統鎮埡口村駐村第一書記 張子龍

為增強群眾發展藤椒產業的信心,我們采取滬滇合作項目扶一點、掛鉤幫扶部門幫一點、駐村工作經費擠一點的方式籌措資金,修通了24公里的產業路。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分片包干到組、到戶開展動員工作,到田間地頭提供服務,及時解決群眾栽種、管護、采收、交售各環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兩年來,我們埡口村已推廣種植藤椒1260畝。

關鍵詞 先鋒模范作用 云南省永德縣小勐統鎮 產業發展 小勐統鎮小勐統村黨總支書記段從德 藤椒產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