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區 > 正文

云南省安寧市:以黨建引領“強農富民”八街十年拼搏的畫卷

展開安寧市八街街道十年拼搏的畫卷,每個節點都鼓舞人心、催人奮進,3萬八街兒女用汗水澆灌希望,以實干篤定前行,在搶抓機遇、爬坡過坎中頑強拼搏,在大戰大考、攻堅克難中奮勇爭先,譜寫了八街發展史上的精彩華章。十年來,八街堅持以黨建引領“強農富民”為目標,各項事業突飛猛進。2012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年均增長19.6%,達到3.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3.51億元增加到12.17億元,增長3.46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4588元、7889元增加到52807元、19115元,經濟實力和質量效益大幅提升。

抓牢“產業+”牛鼻子,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十年來,八街街道黨工委勇立潮頭,結合各村實際,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宜菜則菜、宜游則游,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由資源產業獨大向優勢產業轉變;從單一的經濟增長,掙脫了資源束縛,依托良好生態,變為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十年來,八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矢志綠色發展,真正實現生態與經濟同向而行,發展與保護同步而進。

十年來,八街最迫切的任務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改善民生,最根本的還是加快產業發展步子,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可以說,做好產業發展“文章”,就牽住了發展的“牛鼻子”。

緊緊抓牢“產業+”這一“牛鼻子”,把黨支部建在產業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里,著力念好“山字經”、做好“花文章”、打好“生態牌”,呈現產業引領鄉村振興的良好發展態勢。以產業引領,創新“產業+”模式,深度融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探索“產業+黨建”“產業+現代農業”“產業+電商”“產業+旅游”“產業+招商”“產業+龍頭”等方式。

“產業+龍頭”。十年來,八街按照各級決策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強化指導服務,培育出一大批競爭力強、影響力大、聯農帶農緊密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領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踐證明,一大批龍頭企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動構建起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力提升農業整體質效。

云南恒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集蔬菜、花卉生產技術服務、種子、種苗培育、生產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出口型現代農業企業,是國家“南菜北運”試點企業之一。2012年企業被評為“云南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2013年被認定為“云南省農業科技示范園”,2014年被認定為“云南省優質種業基地”,2015年被認定為“云南省成長型中小企業”,2016年被評為“昆明市優秀企業”,2017年、2018年被評為“云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單位”。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公司在壯大自身的同時,注重對周邊農戶的利益聯結帶動,并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產業運作模式,以“固定期貨價、最低保護價、隨行就市價”多種訂單合同方式,把公司、基地、農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建立了明確的產銷關系和利益聯結關系。2019年收購安寧及周邊農戶蔬菜38000余噸,支付金額9000萬元,招用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400余人,支付工資1365萬元,累計發展訂單基地35000余畝,帶動當地及周邊地區農戶1萬余戶,實現戶均增收4800元,為促進農戶增收、提高農戶種植水平起到較好的帶動作用。

“產業+現代農業”。結合實際發展需要,引進畜牧農業企業,形成“公司+基地+示范戶”的畜牧業發展格局,品種改良、規模養殖、生態養殖有序推進,“春秋兩防”、養殖小區建設、防疫網絡建設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實,畜牧養殖由規模較小的家養、散養,逐步轉向由金江、惠嘉、正大、利之源、華港、正邦、神農等9家標準化養殖龍頭企業帶動的發展模式,養殖規模逐年擴大,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結合各村實際,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優質蔬菜、優質水果、優質水稻、中草藥、巴拉那松等特色農業“遍地開花”;依托做大田園風光鄉村游思路,深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

“產業+黨建”。八街堅持把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有效抓手,通過夯實基層黨組織、建強“致富帶頭人”隊伍等方式,充分發揮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服務和保障作用,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八街街道黨工委書記張明波表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要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

基于上述思路,八街積極引導村“兩委”班子靈活運用“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效益的多元增收新格局。其中,鳳儀村集體出資80萬元打造鳳儀村電商創業園,村集體每年收益7萬元;打造無南書院和花舞鳳儀美學度假營地,2019年至今,吸引游客4萬余人,村集體每年收益約8萬元,帶動周邊旅游創收52萬元;摩所營村通過村集體土地資金、基礎設施占用費、鄉街子租金、新公房租金、農家小院租金、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活動收益、節慶活動收益、智慧田園收益、新區建房土地直接成本費等方面獲取集體收益,預計2022年村集體收入將突破100萬元;相連村規劃建設大陡山村“花落山澗”項目,打造安寧市域范圍內獨具特色的野奢民宿,實現資源變資產,“花落山澗”項目的建設讓村集體通過收取土地資金增加收入。同時,所產生的就業崗位也解決了經濟薄弱農戶的就業問題,讓不宜出遠門務工的勞動力有了增收機會;招霸村通過實施“三變改革”,在舊大村打造200畝蔬菜連片種植基地,計劃實施訂單式農業,對方需要什么,蔬菜基地就生產什么,有效實現按需生產;鐵廠村打造魏家營咸菜包裝銷售店,村民自行腌制八街特色咸菜,集體統一包裝,在店面展示和電商平臺銷售,游客也可以自行體驗八街特色咸菜的腌制,通過村集體統一經營,實現集體和農戶“雙增收”;磨南德建立種植養殖示范基地,有序推進林下養雞、野生重樓、黃精移植等產業項目,2021年共產生收入10萬余元,實現磨南德村集體經濟重大突破。

十年來,八街黨員人數增長12.4%,目前黨員2159名,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護林防火、防汛搶險等大戰大考中充分彰顯,鍛造了一支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真能擔當的“八街鐵軍”。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

“產業+電商”。“鳳儀的紅梨、相連的食用玫瑰、摩所營的有機綠色蔬菜、磨南德的‘土飛雞’等農特產品,如何才能更便捷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何激活新就業群體中的“紅色細胞”,有效發揮新業態中的“紅色力量”?如何促進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八街街道積極探索黨建與電商有效結合,成立中共八街街道電商支部委員會。

抓培訓賦能,讓電商平臺“活起來”。針對直播人才緊缺、人才優質資源少等難題,八街街道黨工委組織在青年人才、村組干部中選拔了一批政治素質高,有一定文化基礎、思維活躍的人員進入電商人才儲備庫。電商黨支部聯合恒農電子商務(安寧)有限公司,依托電商平臺邀請專業實戰型導師定期舉辦直播帶貨、鄉村振興等培訓班,免費提供線上銷售、短視頻剪輯、直播帶貨等方面的實用技能培訓。通過強化培訓,全面賦能農戶、企業,有計劃地培養鄉村電子商務人才,組建一支具有高素質和豐富電商服務運營經驗的鄉村干部隊伍、后備隊伍。

十年如一日,八街著力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進而賦能鄉村振興。如今,八街產業日新月異,發展翻天覆地,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桿。

走好農文旅融合之路,美麗鄉村提質“美麗經濟”

環境就是民生。十年來,八街著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堅定不移打好“產業牌”,走好“生態路”。

八街街道黨工委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于安寧南部水源保護區定位,先后實施荒山荒坡退耕還林工程、十年禁養山羊計劃系列環保措施,較好地修復保護了全街道生態環境。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充分利用轄區萬畝花卉、萬畝水果、萬畝蔬菜、百萬(頭、羽)禽畜這一特色資源,積極發揮各村綠色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全域鄉村旅游,促進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從“點上發力”到“遍地開花”。通過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帶動農業產品加工銷售綜合產值達2.1億元,花卉產業向安寧南部現代農業園區集中。

十年來,持之以恒按照上級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思路和定位,緊緊圍繞安寧南部地區發展總體規劃,依托街道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花卉、創意農業、鄉村旅游、紅色研學等特色產業。

花果產業方面,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食用玫瑰生產基地、全省唯一獲得食用玫瑰國家地理標志認證的種植基地。目前,八街食用玫瑰種植面積9000余畝,有食用玫瑰專業合作社46家、加工企業15家,建成食用玫瑰生產標準化流水線19條,生產研發鮮花餅、玫瑰干花、玫瑰凍花、玫瑰糖、玫瑰醬、玫瑰皂、玫瑰酒、玫瑰原汁飲料、玫瑰含片等60多個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與包括好利來在內的70多家烘焙企業開展合作。2021年,生產加工綜合產值約5600多萬元,帶動就業人數2000余人。紅梨種植面積達6100畝,是安寧乃至昆明地區最大的紅梨種植基地,被譽為“中國紅梨之鄉”。經過不斷打造,“八街紅梨”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梨品牌。同時,從品種更新到田間管護,再到無公害種植,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摸索,八街已形成一套科學的種植方法,種植出含糖量高、酸味淡、肉質細嫩的優質紅梨。目前,八街紅梨總產值達到1950萬元左右,成為八街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休閑農業方面,在鄉村振興、安寧市南部大發展戰略指引下,八街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依托現有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有“文化說頭、景觀看頭、休閑玩頭、市場噱頭、效益賺頭”的創意休閑農業典型,打造出摩所營、枧槽營、鐵廠、相連、龍洞、鳳儀等6處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基地以農業種植養殖為基礎,以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為抓手,以“農旅雙鏈”建設為目標,通過和安寧市教體局合作,為中小學生提供勞動實踐基地平臺,從而達到促進農業增效、村集體經濟增收的目的。截至目前,八街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共接待中小學生12批次1500余人次。

紅色旅游業方面,八街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發掘工作,科學規劃四烈士陵園、小陡山彈藥庫、賴烏包山戰斗遺址、龍洞村安祿羅游擊大隊指揮部舊址等旅游功能區,結合八街民俗文化和玫瑰花生態文化,努力將八街建設成為集觀光、紀念、休閑、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安寧市主題型紅色旅游區,逐步打造成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露營產業方面,打造花舞鳳儀、相連大陡山村“花落山澗”兩處露營基地。露營經濟有效帶動餐飲、水果等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新的消費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激發了八街街道旅游消費活力和潛力。作為村集體經濟強村的鳳儀,在2020年就開始對“旅游+露營”模式的探索,打造出八街街道第一家露營基地,如今發展日趨成熟。

圍繞發展定位,八街積極做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找準位子、找對路子”,充分利用八街的歷史文化、飲食文化,以及眾多的紅色革命歷史遺跡、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綠色生態的觀光農業,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為抓手,充分整合資源。2013年開始舉辦八街“慢生活”系列活動,春節踩街文藝展演、花燈比賽、踏青賞花季、芬芳之旅、瓜果飄香季、大黑山摩托車越野賽等吸引了大量游人來訪,助推八街餐飲業、住宿業、特色農業快速發展,打造了一個產業形態先進、經濟結構優化、發展環境優越的鄉村生態文化旅游新品牌。目前,八街街道共發展27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包括7家休閑企業、20家農家樂,第三產業從業人員1200多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八街人信心百倍、豪情滿懷,更將以奮楫爭先的闖勁、披荊斬棘的拼勁、滴水穿石的韌勁,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文旅小鎮,為安寧市實現南部地區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鍵詞 八街紅梨 八街紅梨總產值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安寧市八街街道 春節踩街文藝展演 花燈比賽 踏青賞花季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