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昆明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昆明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送審稿)》。
該方案提出,昆明將全力發展新能源電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到2022年、2023年新能源電池產業總產值力爭分別實現100億元、500億元,到2024年突破1000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和西南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該方案是《云南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具體落地,擬通過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昆明市礦產資源和清潔能源優勢,推動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將昆明打造成全國一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方案明確,依托資源優勢,統籌考慮環境承載能力,昆明將打造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將安寧產業園區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發展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呈貢產業園區建設成為鋁箔、銅箔生產基地;東川產業園區結合實際開展新能源電池梯次綜合利用;嵩明發展儲能電池、動力電池和消費電池。
“圍繞該方案,昆明正強化招商引資,招引頭部和重點企業。”昆明市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昆明將強化協調機制,加大解決項目推進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今年保障竣工投產的裕能、天安化工和氟磷電子正常生產運行,保障杉杉、友天、云聚能3個開工項目加快建設,保障簽約的祥豐、正威、中灃等盡快落地。
昆明市將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市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工作,協調解決新能源電池產業重大問題。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要素保障、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強金融支持服務、加快專業人才培引、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全方位強化協同推進昆明市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