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寢時間到,熄了燈的宿舍一片漆黑,而躺在床上的小王毫無睡意,就著手機的微光,他盯著屏幕內一款新手機雙眼放光。但苦于自己每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生活費,他無力購買早在心中“種草”已久的新手機。突然一個念頭在心中燃起:開通互聯網貸款。于是他按照網上貸款的流程一頓操作,不一會兒就申請到了3000元的貸款額度……近年來,互聯網貸款業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快速崛起,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絡上完成貸款的各項步驟。彈指一揮間貸款額度就到達消費者賬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滿足了消費需求,但互聯網貸款存在商業銀行履行貸款主體責任不到位,授信審批、貸款發放、資金監測等核心風控環節過度依賴合作機構等問題,與監管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不利于業務持續發展。
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行為,促進互聯網貸款業務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印發《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履行貸款管理主體責任、強化信息數據管理、完善貸款資金管理、規范合作業務管理、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明確了商業銀行貸款管理和自主風控要求。
嚴格規范授信審批 加強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的亂象由來已久,少數銀行為了爭取市場份額,在授信審批過程中存在過度授信、風險監控環節不到位的行為。據相關人員介紹,大型銀行在額度管控方面相對嚴格一些,而有些中小型銀行則稍顯寬松。
某國有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辦理互聯網貸款業務一般需要客戶滿足以下基本條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年齡在18周歲(含)—65周歲(不含),且其年齡與貸款期限之和不超過70年;2.申請人工作單位或經常居住地應在貸款發放機構所在地;3.擁有固定工作、穩定的收入來源或可靠的還款保障。
根據上述要求,大學生的還款能力較弱,消費自控力不足,一般而言是達不到貸款標準的。大多數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如果欠款額度較大會出現無法按期還款的情況,個人征信受到損害,嚴重影響到日后的正常生活。但是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推出“不看征信的大學生信用平臺”,憑身份證信息就可以申請,最高申請額度甚至達到20萬元。
除過度授信,少數銀行和金融機構還存在對貸款資金風險管控不到位的情況。據了解,少數銀行檢測到交易資金異常卻并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兩名持卡人在還款后短時間內即發生大額交易,將剛償還的銀行資金又迅速套出。針對上述交易異常情況,銀行未采取降額、止付等措施,管控措施不到位。”
互聯網貸款未改變信貸的本質,其基于互聯網等技術,原來在線下進行的信貸業務全部遷移到線上,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一些從業機構還存在粗放經營、野蠻生長的行為。《通知》在履行貸款管理主體責任、強化信息數據管理、加強貸款資金管理、規范合作業務管理、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五方面對商業銀行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
推進數字化轉型 更好為經濟服務
“受疫情影響,我的早點店入不敷出,出現了嚴重虧損,眼看著就要倒閉,后來我了解到可以在手機銀行上申請小額貸款,我的店鋪工商登記正常,達到銀行的評級準入要求,于是申請到了一筆小額貸款,基本幫助我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壓力。”在昆明西山區經營包子店的顧老板說。
實體經濟需要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也離不開實體經濟。互聯網貸款作為傳統線下貸款的重要補充,有利于更便捷地滿足企業和居民合理融資需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覆蓋面。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可以服務傳統金融渠道難以觸達的客戶群體。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互聯網貸款余額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其中,用于生產經營的個人互聯網貸款和企業流動資金互聯網貸款同比分別增長68.1%、46.3%。
“新市民是原籍不在當地,因工作或上學等各種原因來到一個城市的各種群體的集合統稱。”來昆明打工的肖女士表示,自己的戶籍地不在此,為解決住房問題,她在手機銀行“新市民服務”專區申請了一筆資金,銀行在短時間內受理業務,很快為肖女士發放了“新市民”貸款。
為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通知》鼓勵商業銀行穩妥推進數字化轉型,精準研發互聯網貸款產品,增加和完善產品供給,提高貸款響應率、優化貸款流程,充分發揮互聯網貸款在助力市場主體紓困、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優化消費重點領域金融支持等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