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湖南湘潭:反食品浪費公益店“明碼標價”商品免費領取

“今天周五,是社區反食品浪費公益店對外開放的日子,家里的料酒和香醋沒有了,待會兒我們吃完早餐去社區店里領一點吧。”8月12日早晨,家住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區建設路街道霞光社區的鄒梅林奶奶一邊做著早餐,一邊提醒正在收聽廣播的老伴兒朱慶書。

上午八點五十許,年近八旬的朱慶書夫婦來到霞光社區反食品浪費公益店,店門口已有10余位老人在排隊等候開門。9時整,霞光社區食品安全專干、反食品浪費公益店店長李亞思滿臉笑容打開店門,熱情地將老人們迎進店里。

“鄒奶奶,你領的這個香醋是2023年8月15日到期,保質期還有一年;這個料酒是今年9月2日到期,如果到了9月2日還沒用完,就不能再食用了。”待鄒梅林領取了香醋和料酒,李亞思一邊在《霞光社區反食品浪費公益店領取臺賬》上登記,一邊叮囑老人在食品保質期內食用。《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注意到,這本領取臺賬詳盡記載著領取人姓名、身份證號碼、領取商品明細、領取日期、商品到期日期等,領取人還需簽字確認。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間開在霞光社區的反食品浪費公益店約20平方米,貨架上擺放著醬油、料酒、白醋、香醋、食鹽、牙膏、洗手液、雨傘、紙杯、礦泉水、米、油、面等生活用品。店內墻壁上掛著一塊黑板,清楚地寫明了上架商品的名稱和到期日期。與普通商店不同的是,這里的商品沒有“明碼標價”。見記者一臉疑惑,店長李亞思道出了真相。原來,這家反食品浪費公益店是湘潭市食安辦聯合社區開辦的,其商品“進貨渠道”特殊且進貨成本為零,有的商品是商家贈送的,有的是質檢機構在抽樣檢測后合格樣品的備份樣,其中部分屬于“臨期食品”,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因為沒有進貨成本,因此店內商品都是免費向居民提供。

“商品雖然免費,但并非誰都可以領取,且不能無限制地領取。”霞光社區支部書記劉雯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該社區是一個老舊社區,其中六成以上是老年人,困難群體也占兩成左右。目前,公益店僅為困難群體和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按照按需領取的原則,每人一次限領1—2樣商品。

劉雯進一步介紹說,今年上半年,湘潭市食安辦有關負責人與社區聯系,希望在社區開辦一家反食品浪費公益店,由食安辦聯系“貨源”,免費發放給社區困難群眾和老年人。劉雯覺得這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雙方一拍即合,經過一番籌備,霞光社區反食品浪費公益店于今年7月28日正式開業。公益店一面世,就受到社區居民一致好評。

為了將好事辦好,社區特意安排食品安全專干擔任公益店店長,負責公益店的日常管理。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和幾家食品檢測機構明確將為公益店提供免費食品并送貨上門。食品送到后,社區會先在入庫臺賬上進行入庫登記,公益單位、食品名稱、食品型號、生產日期、保質期、入庫數量、入庫日期、經手人信息等信息一一登記在冊。社區根據實際情況,優先給社區的困難群體提供一部分,剩余的則擺到貨架上,供社區65歲以上的老人按需選擇性領取。公益店每周五9:00—11:00對外開放。

劉雯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為了將反食品浪費公益店服務做到位,社區還專門成立了一支由20余位熱心老年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有兩項主要職責,一是為有需要且行動不便的老人送貨上門,二是不定期上門或電話提醒領取者在保質期內食用。在社區采訪期間,記者跟隨志愿服務隊隊員陳鋒、李淑元來到79歲的歐陽玉枚家,她倆專程上門提醒歐陽奶奶,其于7月28日公益店開業當天領取的營養料酒將在9月4日過保質期,另一瓶紅燒醬油是今年12月3日過保質期。“食安辦和社區想得很周到,公益店不僅為我們免費提供了不少生活用品,食品安全也有了保障。”歐陽玉枚對開在社區的反食品浪費公益店贊不絕口。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領取了臨期食品的社區居民在食品保質期內安全食用,社區采取的是“雙保險”原則。在領取食品時,公益店工作人員將領取人及食品過期日期等關鍵信息記錄下來,并當即告知領取人商品的保質期;其次,在食品將要過期之前,志愿服務隊隊員還會上門或電話提醒領取人盡快食用。

“反食品浪費社區公益店在給社區居民帶來實惠的同時,也為部分商家、食品生產經營者解決了浪費問題。”湘潭市食安辦秘書科科長、湘潭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協調科科長陳劍剛表示,在霞光社區開店試點成功后,他們將集結更多商家、食品生產經營者、質檢機構和社區參與反食品浪費公益店的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營造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社會風尚。

關鍵詞 湖南湘潭 反食品浪費公益店 明碼標價 商品免費領取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