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園區行】龍華區銀星科技園: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集聚高地

聚焦高端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研發主賽道,6年間迅速鋪排了一條完整的生命健康全產業鏈條,吸引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廣東省小分子新藥創新中心等90余家高精尖企事業單位和機構進駐;

凝聚包括9名院士在內的深圳市及以上高層次人才近120人,為園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人才儲備;

耗資5000萬元建設英威斯頓酒店,星球奇寓納入龍華區人才安居房,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完善的生活配套一應俱全。

日前,“穩中求進向未來·深圳媒體‘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園區行大型采訪活動走進位于龍華區的銀星科技園,實地感受園區企業和機構落地扎根的成長之路,探尋這座產城融合綜合體規模集群效應背后的發展密碼。

引進高精尖,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集聚高地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

走進龍華區銀星科技園,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里處處洋溢著朝氣蓬勃的氣息,上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和辦公空間內,從事各醫療器械領域的研發團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中心各研發團隊主要成員以海外留學的博士、碩士為主,在各研究領域挑大梁的帶頭人幾乎清一色是“80后”。

“生物醫藥產業是典型的‘三高一長’行業,即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和長周期,但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規模時,就會形成特殊優勢。電子產品相對容易被仿制,但生物醫藥很難被模仿,具有非常高的生命力和附加值。”提到園區轉型的初衷,銀星集團執行總裁張聰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早在2001年,銀星集團建設運營了首個生態科技園區——銀星科技園,早期定位聚焦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2016年,銀星科技園以戰略性眼光,提出重點布局生命健康產業。

經過6年的布局發展,如今銀星科技園不僅吸引了深圳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入駐,還聚集了廣東省小分子新藥創新中心、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深圳霽因生物醫藥轉化研究院、深圳邁瑞動物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數字生命研究院等90余家高精尖企事業單位和機構。

憑借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完善的產業鏈條,龍華區近年來把生命健康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在從事園區運營管理工作近20年的張聰杰看來,園區選擇生命健康主賽道,是提升園區未來核心競爭力、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鏈“強磁場”的重要戰略。

“打造專業化的創新驅動型園區,不僅可以為企業注入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各種服務,形成產業聚集,眾多企業在園區內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園區的生命力也更強。”張聰杰告訴記者,從2016年產業規劃初期,銀星科技園便根據生命健康類企業發展所需,以高標準的硬件條件和完善的專業配套,滿足企業空間專業化和功能復合化需求。

為方便企業空間規劃,園區全部采用玻璃幕墻外觀,5.4米層高,5KN/㎡樓板荷載并配有3噸貨梯。此外,園區提前規劃配建了集中的廢水、廢氣處理及蒸汽供應的裝置,滿足生命健康類企業的環保要求;配有雙回路供電保障及第三路柴油發電機,滿足生命健康類企業生物實驗、細胞培養、數據運維、動物養護等業務對持續穩定供電的剛性需求。

為讓企業和人才留得住、發展得好,銀星科技園還不斷完善園區生活配套:耗資5000萬元建設英威斯頓酒店;星球奇寓納入龍華區人才安居房,滿足人才租房需求;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里,11人制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一應俱全……一座人、城、產高度融合的專業化園區從藍圖變成現實。

政企攜手,全周期服務賦能企業創新創業

完善的硬件,讓銀星生命健康科技園迅速成為生命健康企業的首選之地,一批生命健康領域龍頭平臺和優質企業加速聚集。但企業和機構“用腳投票”的背后,更打動企業的,還是園區始終堅守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的初心,以及卓越的運營服務能力。

“我們堅持引進生命健康產業的領軍機構和企業,在龍頭的帶動下,才能打造醫療器械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生態鏈,形成最強大的產業集聚。”銀星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等待好項目進駐,園區一層花了近千萬元裝修的2000平方米產業空間,空置了一年半,租金損失超百萬元,最終國科賽賦(深圳)新藥研發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在園區成功落地,不僅更好地為醫藥研發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極大便利了園區企業,有企業甚至主動要求與其在同一棟樓辦公。國科賽賦并非單例。

園區產業空間空置了7個月等待的國創匯康定制設計生產平臺(CDMO),于2021年底成立,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國際化的全球燈塔工廠,可提供各類醫療器械產品工程化、中試、定制化生產、自動化產線規劃等服務,將助力園區成功實現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

“我們引入平臺型資源,構建全產業鏈條,以細致周到的服務全方位賦能園區企業加速成長。”該負責人表示,為幫助初創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儀器設備難題,降低儀器設備運營成本,園區專門搭建科研儀器設備共享平臺,企業共性需求的儀器得以共享,目前共享平臺已入駐50家園區單位,儀器設備總數已超130套。

同時,園區引進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全產業鏈平臺、醫療器械3C創新服務平臺等細分領域專業化服務平臺,已經形成了醫療器械產業生態鏈和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鏈,并逐漸實現了從“補鏈”到“強鏈”的躍升,構建了“研發試驗、測試、中試、生產服務、動物實驗”全產業覆蓋的科研和生產環境,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生物醫藥產業的特點是資金投入大、風險性高、周期長,這要求企業必須抱團取暖,不能單打獨斗。”深圳霽因生物醫藥轉化研究院副院長麥家超告訴記者,銀星科技園有著完備的生物醫藥發展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在深圳民營生物醫藥園區中集聚優勢突出。在霽因生物,生物醫藥創業團隊可“拎知識入駐”,獲得獨立實驗空間及相應的辦公室配套設施,園區還有協助團隊設立公司、人才招募、專利布局、管線推進、臨床注冊申報、生產工藝研究、對接社會創投基金等多維度,為入駐創業項目提供一站式孵化轉化服務。

不僅如此,園區還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市級眾創空間、區級科技企業加速器的載體資質,相關載體政策為入駐企業提供場地補貼等政策資助。國家級與省區市層面的產業政策每日定向推送,定期開展的政策解讀講座廣受企業歡迎。

“龍華區在園區專門搭建自助便民服務區和惠企服務站,在家門口為企業提供政務服務、政策服務、人才服務。”龍華區企業服務和投資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推動進駐企業實現產業鏈對接,園區和各政府部門還積極打造企業交流平臺,開展供需對接相關活動,促進園區上下游產業鏈溝通合作,同時與多家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合作,為園區企業提供咨詢、法律、稅務等專業服務。

在日漸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專業服務支持下,銀星科技園已有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預計未來兩三年還將走出5到6家上市企業。

依托國家級孵化器、深圳市小型微型創新創業基地等多個創新載體,銀星科技園還集聚了一批創新能力突出的創新人才。目前,園區引進了包括9名院士在內的深圳市及以上高層次人才近120人,為園區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儲備。

數字賦能,未來建成150萬平方米科技產業城

“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都市核心區,生命健康產業如今已經成為龍華支柱產業之一。”龍華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龍華區正在全面開展數字化建設,構建“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銀星科技園被賦予重任。

根據《關于建設數字龍華打造“一圈一區三廊”區域發展格局的決定》,龍華梳理出的12個產業區塊中,“銀星區塊”榜上有名,該區塊將打造數字生命產業集聚區。同時,作為龍華梅觀產業創新走廊上的核心產業空間載體,銀星科技園位于龍華區承接“20+8”產業集群的三大制造業園區之一——黎光-銀星先進制造業園區范圍內。

為了進一步探索園區高質量發展之路,銀星科技園緊抓“數字龍華”發展機遇,一邊打造智慧園區平臺,一邊聚焦生命健康細分領域的共性需求,發揮龍頭的帶動效應,組織開展產業集聚實踐分享會、“1+N+S”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政策宣講會、企業數字經濟素養提升活動等主題活動,鏈接創新資源,為生命健康產業插上數字化翅膀,推動園區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聚焦生命健康產業不懈努力,如今一個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的生命健康創新體系正在龍華日趨完善,銀星科技園生命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成為龍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

“從服務企業到服務產業,改變的不僅僅是角色定位,更是堅持創新的發展思路。”銀星科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7年,銀星集團將全面推進園區老區城市更新改造,搭建100萬平方米生命健康產業專業化園區,建成150萬平方米科技產業城,創新服務模式,打造未來產業集聚區及全產業鏈科技產業創新城,并將成熟的專業化園區運營模式對外輸出拓展,為數字龍華建設貢獻園區力量。

數說園區

●整體占地50萬平方米

●已入駐企業400余家,包括富士施樂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知名企業20多家

●聚焦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吸引包括深圳市轉化醫學研究院、深圳數字生命研究院等10余家行業知名平臺、龍頭企業進駐

●擁有深圳市及以上高層次人才近120人,其中包括9名院士

●園區位于深圳中部發展軸龍華區梅觀高速出口旁,30分鐘通達深圳各區

關鍵詞 深圳園區行 龍華區銀星科技園 生命健康產業集聚高地 一圈一區三廊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