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云南紅河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探索總結出的強村工程“十法”模式,有力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眼下,瀘西縣金馬鎮爵冊村的種植基地里,一棵棵上海青長勢喜人,村民正忙著采收、裝箱,準備發往省外。

近年來,爵冊村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引進龍頭企業、引導群眾流轉土地,建成一個個現代農業種植基地。通過土地租金、企業務工、訂單種植等方式,平均每年收入達5500余萬元。其中,村集體利用企業投資,將項目區土地、水電設施、協調服務等折價入股,每年收入可達30余萬元。爵冊村“村企聯建”的發展模式,正是全州強村工程“十法”模式中的一種。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紅河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制定《紅河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強村工程“十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管理的六條措施》和“10條負面清單”,探索推廣資源開發、二三產融合、飛地經濟、實體帶動、抱團取暖、股份合作、服務創收、村企聯建、物業管理、資本引進強村“十法”。截至去年,全州共實施集體經濟項目309個,補助資金1.645億元,縣級整合項目資金2982.43萬元,產生收益1383.98萬元。

“在村委會公布欄上,金額、用途、明細等都有公示,每個季度還會進行‘清產核資’,大伙兒看得明明白白。”在元陽縣五幫村二季度村集體資金“清產核資”現場,圍觀群眾討論熱烈。

資金得到有效監管,村級集體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對此,紅河州研究制定出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管理“六條措施”,劃定項目資金建設內容底線紅線,阻斷資金截留、挪用、浪費等風險隱患,規范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管理使用。全面清理和規范管理村(社區)的各種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千方百計確保實施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項目鎖定7%至10%的保底收益。

同時,制定落實村級集體經濟創收獎勵辦法,鼓勵多勞多得,把有本領、懂經營、會管理的人員選為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負責人。集中評選出9名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全省“百名好支書”和17名“紅河州好支書”,激勵廣大村干部新擔當新作為。

在全州11999個村民小組中,2020年實現經營性收入的達2894個,2021年達3467個,同比增加19.8%。2021年,彌勒市虹溪鎮98個村民小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左右,率先實現了集體經濟向村民小組全覆蓋。

關鍵詞 清產核資 云南爵冊村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 工程十法模式 百名好支書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