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深度報道 > 正文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云南省“十四五”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出爐

“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思路清晰、目標具體,為全省產業園區建設指明了方向。”連日來,我省各級各類園區黨工委、管委會組織學習貫徹剛剛印發的《云南省“十四五”產業園區發展規劃》。

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大的干勁為園區建設、產業強省作出積極貢獻。

到2025年

●力爭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園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

●培育打造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園區12個。其中,超2000億元5個,超5000億元2個。

●新增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國家級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50個。

強支撐 全省建成5個千億級園區

園區興,云南興;園區強,云南強。經過近30年發展,我省各級各類園區呈現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態勢。

“十三五”以來,全省各級各類園區堅持“兩型三化”產業發展方向,不斷培育主導產業、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健全體制機制,已成為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工業發展的主戰場、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和招商引資的大平臺。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年營業收入超500億元園區11個,其中超1000億元園區5個,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個,累計認定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4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9個、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個。云南騰沖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縣城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綠色硅材集聚區漸成規模,中國綠色鋁谷初具雛形,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形成。”云南省開發區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產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園區已成為全省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綠色發展不斷加強——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7個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園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云南景谷產業園區列入全省唯一的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安寧市、蘭坪縣、東川區成為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牟定縣成為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

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以昆明、曲靖、蒙自、嵩明楊林和大理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帶動,以瑞麗、勐臘(磨憨)2個國家級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核心,以昆明、紅河綜合保稅區和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平臺體系。

管理機制不斷創新——構建了省開發區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部門各司其職的園區管理機制,園區發展更加規范、機制更加健全。昆明、曲靖等地加快推進園區實體化運營、扁平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保山“園中園”建園模式取得新成效。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全省園區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上述負責人坦言,一是發展質量有待提高,“亂、散、小”問題仍然突出,工業投資不足,單位投入產出低,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園區數量不多;大部分產業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園區之間產業同質化嚴重。二是要素配置有待加強,適應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土地、技術、資本等要素匹配不足,低效用地、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有待盤活利用,科技投入和專業人才不足,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尚未建立。三是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園區管委會與屬地政府權責和利益分享機制有待健全,各類園區統計體系尚未形成,考核評價機制尚不健全,招商引資力度有待加強,營商環境、市場主體等領域存在短板。

補短板 構建“一核一帶多點”空間布局

按照“大抓發展、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市場主體、大抓營商環境”的發展思路,省委、省政府制定《云南省“十四五”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要求全省園區全面發揮資源、能源、生態等優勢,搶抓政策支持、產業轉移、數字化變革等機遇,破解人才、技術、資金等瓶頸,努力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努力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向開放要潛力,以堅定的決心和信心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力爭園區工業總產值占全省比重提高10個百分點,園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培育打造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園區12個,其中超2000億元5個,超5000億元2個。新增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國家級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50個。

同時,圍繞“滇中崛起、沿邊開放、滇東北開發、滇西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以資源、交通等要素布局為基礎,以產業、城鎮、人口協調發展為導向,構建與全省區域經濟相協調的“一核一帶多點”園區發展空間布局。

“一核”:以滇中城市群(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以及紅河州北部7縣市)園區為載體,發揮人才、科技、市場、資本等要素集聚優勢。以昆明市為龍頭,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導向,圍繞把新材料產業打造為千億級新興支柱產業目標,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貴金屬新材料、光電子微電子及半導體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統籌布局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加工、卷煙及配套、電子信息等產業,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推動產業向精深加工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壯大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著力打造創業創新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成為全省工業發展核心增長極,助推滇中崛起。

“一帶”:依托全省8個沿邊州市(保山市、普洱市、臨滄市、紅河州南部6縣、文山州、西雙版納州、德宏州、怒江州)園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構建全省開發開放發展帶。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積極發展進出口貿易加工、消費品制造、商貿物流、跨境電商等外向型產業,推動園區綠色發展,打造沿邊開放的重要平臺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助推沿邊開放。

“多點”:以昭通、大理、麗江、迪慶等州市園區為支撐,結合地區特色,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圍繞以綠色硅、綠色鋁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以及生物醫藥、化工、綠色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等產業,推動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全省工業發展重要支撐點。

一盤棋 七大重點產業齊發力

按照《規劃》,我省將堅持“一盤棋”統籌布局,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集群化和全產業鏈發展,優化園區重點產業布局,著力打造七大重點產業。

新材料產業——重點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紅河、保山、昭通、文山、大理、麗江、臨滄、怒江等州市,布局高端產品、發展尖端技術、拓展末端產業鏈,推進綠色鋁、綠色硅規模化、產業化、高端化發展。鞏固提升銅、鉛鋅、錫、鋼鐵等金屬產業,做精鈦、銦、鍺等稀貴金屬和液態金屬新材料,做大新能源電池材料,引育發展稀土、化工等其他新材料,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新材料品種,打造特色鮮明的新材料產業生產基地,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邁進。

生物醫藥產業——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發揮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文山、保山、西雙版納、普洱、臨滄等州市產業基礎優勢,整合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龍頭企業,加快構建以現代中藥(民族藥)為主,以生物制藥、化學制藥、醫療器械等為輔的多元生物醫藥產業體系。

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以滇中城市群園區為核心,重點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紅河等州市著力培大育強、招大引強、延鏈強鏈、集群培育,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構建由零部件配套、基礎制造到整機成套裝備的產業發展梯隊。

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發揮全省各地比較優勢,結合“一縣一業”,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促進產業差異化發展。聚焦精制茶、果蔬、堅果(核桃)、肉制品、制糖、乳制品、野生菌、咖啡等重點產業打造精深加工標志性產業鏈,大力發展熟肉制品、包裝肉干、果干果脯、堅果等休閑食品,輔助發展液態奶、乳酸菌飲料等乳制品,積極研發生產功能性食品、養生保健食品等營養與健康食品,將產業延伸到高附加值領域。

電子信息產業——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紅河、文山、德宏、保山等州市為主,大力發展集成電路、應用電子、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產業,加速電子信息核心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進程,建成西南地區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高地。

化工產業——突出專業特色差異化發展,推動石油化工、磷化工、煤化工、硅化工、精細化工等化工產業向化工園區集聚。

卷煙及配套產業——以云南五華產業園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為核心布局發展,重點發展全產業鏈數字煙草、新型煙草,建設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決策智能化的“四化”智能工廠、數字企業。積極發展香精香料、印刷包裝等卷煙配套產業。強化設計研發,促進產業鏈延伸,推動香精香料和印刷包裝等綠色發展,積極向日用、食用、藥用領域延伸拓展。

關鍵詞 末端產業鏈 園區建設 產業強省 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綠色硅規模化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