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健康 > 正文

還好牛蛙沒有演變為入侵物種 沒有在大馬路上蹦來蹦去

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外來入侵物種也出來添亂。先是福壽螺,后是紅火蟻,最后是個位數的雀鱔鱷。最近,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云南媒體的高頻詞之一,有報道稱,今年,云南省啟動了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工作,計劃用2年左右時間,查清全省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中昆蟲、植物、植物病原微生物和脊椎動物等四大類43種重點外來入侵物種基本情況。

多數人對外來物種的種類和危害并不是很清楚,比如,在媒體報道的外來入侵物種目錄中,居然有家喻戶曉的羅非魚和小龍蝦。云南的燒烤攤一天恐怕要消耗數萬條羅非魚,而俗稱“麻小”的麻辣小龍蝦,風靡全國20多年了,簡直就是“國民小吃”一般的存在。這兩種食材,要靠大規模養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小龍蝦價格不斷上漲,一度讓食客們痛心疾首。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億萬吃貨可以消滅一切可以入口的入侵物種。

這種想法過于天真。羅非魚被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推薦為蛋白質來源,在不少國家都有養殖,但羅非魚繁殖能力極強,規范養殖還好,如果逃逸或被投放到天然江河湖泊中,必然嚴重擠壓土著魚類的生存空間。外來入侵物種為什么總是能碾壓本地物種?科學的說法,外來入侵物種在原生環境的天敵,大概率不會“隨遷”,在環環相扣的大自然進化鏈條中,擺脫了天敵的物種,一旦適應了新的生存環境,那就會肆意生長。小龍蝦也一樣,我見過污水溝里自然生長的小龍蝦,那個密度,絕對會讓密集恐懼癥患者暈眩,也絕對可以阻塞水利設施,損害河堤河壩。國內大多數地區的民眾,并不像云南人這樣接受羅非魚,因為他們覺得羅非魚很“臟”。同樣,我也不吃“麻小”,覺得小龍蝦比羅非魚更“臟”。

最早,福壽螺和牛蛙也是引進養殖以供食用的外來物種。長江中下游省市民眾喜食螺螄,撈捕不易,供不應求,就引入了福壽螺。一段時間后,人們發現,這玩意兒煮不透、殺不凈細菌,危害人體健康,煮過了咬不動,味同嚼蠟,加上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食用,福壽螺也就被食客和養殖者放棄了。這貨同樣繁殖能力極強,硬生生把種群從外來物種演變成外來入侵物種。牛蛙也一樣,因為國人認為田雞、石蹦是人間美味,但多年前就很少見了,就引進牛蛙來平替,也在中國餐飲界掀起了牛蛙熱。吃了幾年,大家覺得這玩意雖然肉多,但口感和色香味都無法與田雞相提并論,牛蛙也就慢慢淡出了餐桌。還好牛蛙沒有演變為入侵物種,沒有在大馬路上蹦來蹦去。

上面說的算是正常引進的外來物種,如果管理不善,也會,而且部分已經變成外來入侵物種,就不要說紅火蟻、雀鱔鱷這類食客根本無法下手的有害生物,除了實施人道毀滅,并無他法。了解這些,就不會開“吃貨可以阻擋”這樣的國際玩笑了。

事實上,對云南乃至全國生物界和自然環境構成重大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是植物類,像加拿大一枝黃花、鳳眼蓮、松材線蟲、煙粉虱等等,一般人更是不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科普提高民眾的認知水平很重要,尤其是對那些因為獵奇、或為滿足放生的個人需求而偷偷將境外動植物帶入國內的人,該法辦就法辦,警示全民遵紀守法。

殲滅外來入侵物種,光靠相關部門一己之力,太艱巨,見異思遷的億萬吃貨也靠不住。它應該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人民戰爭。

關鍵詞 國民小吃 濕地生態系統 外來物種紅火蟻 外來物種雀鱔鱷 外來物種羅非魚 外來物種小龍蝦 外來入侵物種

熱門資訊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