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洪恩(IH.US)公布了其今年Q2季度財務業績。財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收2.31億元,同比增長4.2%;當期凈利潤為2180萬元,相較上年同期的190萬元;,大幅增長10.5倍。
從基本財務數據來看,洪恩的Q2季度顯然實現了較為穩健的增長和較為有效的控費策略。正如其CFO在財報中稱,公司Q2季度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用戶黏性的提升和成本優化。
【資料圖】
自從今年上半年洪恩全面“去教育化”,并將“洪恩教育”改名“洪恩”以來,類互聯網企業的MAU指標便成為衡量其業務發展的重要運營指標。此次Q2季度中,洪恩的月活用戶數達1820萬,同比增長17.6%。
然而,穩健的財務數據和兩位數增長的運營數據并沒有為洪恩換來二級市場的正向反饋。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9月22日,洪恩教育盤中大跌,盤中股價一度跌至最低1.69美元,最大跌幅達到15.07%,最終收跌9.01%。
之所以洪恩股價無法正確反映其當前的基本面情況,一方面在于公司目前存在潛在的政策風險,另一方面則在于市場對洪恩目前的發展策略保持著一種觀望態度。
“緊衣縮食”的轉型與觀望
在所有的教育培訓企業的運營數據中,學生人數都是關鍵數據,因為公司幾乎所有的收入來源都來自于學生交的學費。但洪恩的運營數據中,提及的卻并非學生,而是用戶指標。
財報顯示,用戶指標上,2022年Q2季度,洪恩教育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為1820萬,同比增長17.6%,環比下降1.03%。另外,當期付費用戶為環比下降6%至151萬。造成這一現象或與公司提高了付費標準有關。數據顯示,Q2季度洪恩的ARPPU金額約為152.9元,環比提高約1.3%。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洪恩在其在2020年的財報中,業務板塊的表述是“學習服務”和“學習材料及設備”,但在2021年財報便變成了“在線訂閱”和“線下產品業務”。
從這個表述就可以看出洪恩與其他教培企業的不同之處:洪恩的業務劃分并非“教培服務”而是“在線訂閱”,其表述更偏向于國內的互聯網企業。也就是說,在洪恩的定義中,其業務并非教培而類似于“互聯網內容付費”。
今年上半年,公司更是將“洪恩教育”的名稱改為“洪恩”,進一步實現了所謂的“去教育化”。
洪恩之所以急于與“教育”切割,在于其主營業務正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去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強調落實國家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違規進行培訓;以及去年6月,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洪恩的一系列操作顯然是為了規避目前各類針對K12教培賽道的政策監管。
但實際上,洪恩的服務內容并沒有任何改變。目前公司旗下擁有洪恩識字、洪恩拼音、洪恩ABC、洪恩思維、洪恩編程、洪恩雙語繪本、洪恩故事、洪恩十萬問、洪恩閱讀、洪恩小畫家、洪恩愛運動等自主互動App,這些應用依然在向學齡前兒童提供教育服務。
既然是低調運營,顯然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營銷與擴張,因此洪恩的控費水平在近2個季度得以迅速提升。
數據顯示,Q2季度,洪恩的總營業總費為1.41億元,同比下降10.9%。其中,營銷費用3353.0萬元,同比下降25.98%;研發費用7820.1萬元,同比下降15.96%。不過,當期公司管理費用還是同比增長了48.98%達到2884.9萬元,財報解釋是由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及合規架構升級帶來的,并非經常性支出。
現金流方面,洪恩在保持良好利潤狀況的同時,現金、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為8.56億元,幾乎與2021年期末現金保持一致,也從側面反映出其上半年較為保守的擴張策略。
從Q2季度的財務狀況的可以看出,洪恩尚處在謹慎運營現有業務,并在觀望與轉型的十字路口。不過,Q2財報中有個值得一提的地方,便是公司管理層提到,洪恩已面向國際市場推出了全新品牌Bekids,并致力于通過STEAM課程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STEAM教育賽道或許已成為洪恩規避合規風險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選擇。
STEAM教育的機遇與風險
在此前Q1財報中,洪恩高層曾提出將加大在國際市場開拓新增長機會的力度以及擴大對智能設備的投資,踏出轉型的第一步。Q2財報中的提及STEAM課程以及全新品牌Bekids則像是為轉型確定了大致方向。
在“雙減”政策后,STEAM教育成為了眾多K12教培企業的轉型方向,在于其在政策端和需求端的雙重激勵下,市場空間正不斷擴容。
政策端方面,早在2016年,教育部便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2017年教育部還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建議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嘗試STEAM教育。
需求端方面,我國IT產業的人才結構的比例約為7.2:2.4:0.4,中低級人才所占的比重偏大,處于高端的高級人才相對來說還很短缺,限制了產業的擴張以及整體水平的提升。而據國家2025戰略規劃,到2025年,中國將會有大量的高級編程人才需求。
由此市場預測,未來五年內,少兒編程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00億,實現十倍的增長。作為教育領域的新藍海,國內STEAM行業未來預計突破千億級市場規模。
此外,以兒童編程教育為代表的中國STEAM教育行業目前仍處于市場早期階段,據全球最主要的少兒編程語言Scratch的統計數據顯示,少兒編程在美國市場的滲透率最高達44.80%,英國為9.31%,而中國僅為0.96%。因此,對于致力于發展海外STEAM教育業務的洪恩來說,高滲透率的海外市場顯然市場教育成本會更低。
不過,缺乏創客空間建設標準、教學體系尚不完善以及專業師資供給嚴重不足仍是目前全球STEAM教育賽道共同的發展痛點。以專業師資為例,STEAM教育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例如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人文藝術修養等等。因此若想以產品力在海外STEAM教育賽道立足,專業的STEAM教學體系培養機制顯然對于洪恩而言是個不低的門檻。
因此,華爾街對洪恩教育未來發展仍處在觀望狀態。實際上,2021年以來,洪恩股價已從每股18.96美元跌至如今的1.93美元,而公司未來估值能否反彈,或許要看公司后續在轉型道路上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