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深度報道 > 正文

云南綠色發電裝機占比達90% 構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從云南北大門、長江第一港水富港溯金沙江拾級而上,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四級巨型電站截斷金沙云雨,筑壩攔水發電,高峽出平湖。從水電建設史上創造多個世界第一、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的白鶴灘水電站向東延伸,與金沙江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以及長江三峽、葛洲壩水電站,共同構成一條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的“大國重器”。

全省綠色發電裝機占比達90%

日前記者從云南省能源局獲悉,截至7月12日,全省電力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7802萬千瓦,風電883萬千瓦,光伏417萬千瓦,綠色能源占比近90%,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綠色已成為云南能源的鮮明底色,領跑全國。全口徑發電量、省內用電量、外送電量較2015年增長均超過40%,結束大規模“棄水”歷史;綠色鋁、綠色硅產業加速崛起……綠色能源一躍成為第一大產業,云南由發電、送電大省向發電、用電、送電大省轉變。

這一連串閃亮的數據與事實,不僅是“十三五”云南能源產業交出的完美“答卷”,更為“十四五”云南能源產業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開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云南省能源局相關人士表示,云南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不僅是因為云南擁有豐富的綠色能源資源和明顯的區位優勢,更是云南打好“綠色能源牌”的結果。在國家電業發展歷史上,云南就是我國最早建設水電站的省份,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在昆明建成投產的石龍壩發電廠,這是我國最早的水電發電廠。在數量規模上,目前云南已在金沙江中下游建成10座大中型水電站,在瀾滄江建成10余座水電站,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4座巨型電站已躋身世界前12大水電站榜單。自“十三五”以來,云南省累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折算節約標煤消耗3.1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億噸,清潔能源外送總量居全國第一。

水的利用已成“藍海”,風光利用宏圖正在伸展。

7月25日,《云南省2022年新能源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2022年全省加快推動開工新能源項目355個,裝機3200.54萬千瓦。這些項目中,光伏項目350個,裝機3165.04萬千瓦;風電項目5個,裝機35.5萬千瓦。除迪慶州外,全省其他州(市)均有布局,確保年度開發新能源規模1500萬千瓦以上,力爭達2000萬千瓦。

《方案》同時對項目建設時間提出要求,光伏項目將在8月前完成項目備案,10月前全面開工建設。2023年4月前,裝機規模10萬千瓦及以下項目應具備投產條件;2023年6月前,10萬千瓦以上項目應具備投產條件。2023年12月底,實現全容量并網。此外,風電項目2022年11月底前具備核準條件,2023年7月前全面開工建設。

解碼云南綠色能源建設

綠色能源即清潔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夠直接用于生產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云南省發展清潔載能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特別是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新時代云南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定位和新的發展目標,也為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指明了方向。

2018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造“綠色能源牌”,要下大力氣解決“棄水”“棄電”問題,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推進水電鋁材、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這是我省第一次提出水電鋁材、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希望把我省綠色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2019年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來,也是第一次提出來要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為云南省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定位和要求。

近年來,我省舉全省之力打好“綠色能源牌”,把豐富的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與發展優勢。“推動以綠色能源為主要特征的能源高質量發展,將是云南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主要發力支點。”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能源規劃布局將嚴格守住生態安全底線,堅決避讓生態紅線、旅游區、城市布局區,布局區域向石漠化地區、干熱河谷轉移。

在云南的“綠色能源牌”產業體系中,綠色能源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備受矚目。圍繞綠色能源開發,綠色鋁材、綠色硅材一體化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電力和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等進展加快,云南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綠色鋁工業集群、全球最大的光伏上游產業基地,以及全球單體規模最大、工藝技術裝備、環保水平世界一流的全產業鏈硅化工產業基地初具雛形。

曲靖建成完整硅光伏產業鏈閉環

在我省“綠色能源牌”產業政策加持下,以曲靖為代表的完整硅光伏產業鏈閉環建設完成。

近年來,曲靖市圍繞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區、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示范區”3個定位,不斷優化產業優勢,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近幾年對綠色硅光伏、新能源電池兩個千億級產業的培育和打造,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條逐漸完整,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曲靖市按照“補鏈強基、延鏈擴容、強鏈突破”的思路,已成為國內唯一一個擁有完整硅光伏產業鏈閉環的城市,曲靖經開區作為全市光伏產業核心區,圍繞“單晶硅棒—單晶硅片—電池片—組件+配套產業+光伏電站”產業鏈,目前已建成5個單晶硅棒及切片項目,簽約在建2個電池片項目、1個組件項目和11個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已成為國內硅光伏產業鏈最全的聚集區。

新能源電池產業中,按照“龍頭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思路,圍繞“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全產業鏈,已建、在建電池材料項目7個,簽約動力儲能電池項目2個,后端循環回收利用項目2個,建成投產后經開區有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

在綠色硅光伏方面,曲靖引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陽光能源、宇澤等龍頭企業和佑鑫石英坩堝、嘉鴻包材等配套企業,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產能80吉瓦,占全國產能的18%;晶澳三期10吉瓦高效電池片、5吉瓦高效組件項目已開工建設,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值不低于900億元;綠色硅光伏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初步實現從單晶硅棒、單晶硅片、電池片、組件端的全產業鏈發展,為曲靖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奠定堅實基礎。在新能源電池方面,引入德方納米、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科電氣等龍頭企業和梓靖銅箔、飛墨科技等配套企業,建成和在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34.5萬噸,占全國產能的31.3%;中科電氣10萬噸負極材料、2.5萬噸補鋰劑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億緯鋰能10吉瓦時動力儲能電池項目成功簽約,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值不低于700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初步形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添加和配套材料、動力電池等產業鏈布局,邁入發展“快車道”。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園區為載體,深入推進數字經濟、有色金屬、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產業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補強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加速構建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

大理將率先打造全省一流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

有“風花雪月”之美的大理,風能資源、太陽能資源開發條件較佳,是云南省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區。近年來,大理州著力構建清潔能源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和跨區域電力樞紐,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2021年,全州能源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8億元,同比增長276%,綠色能源產業成為工業增長第一拉動力,成為大理州第一大產業,以水電和新能源為主的能源行業稅收成為稅源增長點。

2021年底,大理州轄區電力總裝機達1548.4萬千瓦,其中水電1304.4萬千瓦,風電186.3萬千瓦,光伏發電55.3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99.85%,新能源裝機規模占云南省的1/5。同年,爭取到全省“保供給促投資”10個光伏項目以及2個央企入滇光伏發電項目。鶴慶、祥云、彌渡3個縣納入國家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目前已全面啟動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州已建成37座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86.3萬千瓦;已建成17座地面光伏電站,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57.3萬千瓦。

據悉,未來3年,大理州將重點圍繞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水面光伏、抽水蓄能、風電以及儲能等項目開發,實現3年新增投產1000萬千瓦以上新能源裝機,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增加至2000萬千瓦的目標,將率先打造全省一流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力爭占全省新能源裝機比重保持在20%左右。

全省兩個“第一個接網工程”在楚雄建成投產

10年前,楚雄州的經濟結構十分單一,基本呈現“一煙獨大”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楚雄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穩增長、調結構、增動能,經濟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新興產業優勢加速顯現。全產業鏈打造綠色硅光伏、綠色鈦、綠色釩鈦、綠色銅產業集群和“風光水儲充”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積極引入光伏行業世界排名前列的隆基、晶科、宇澤等企業落戶楚雄。清潔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全省首個“8+3”新能源配套接網工程——裝機10萬千瓦的武定田心光伏電站項目建成投產,全省第一個鋰電池儲能裝備制造項目——深圳遠信姚安縣年產2吉瓦時鋰電池儲能裝備制造項目建成投產,這是云南省第一個接網工程。

目前,楚雄州建成運營電站96座,總裝機達267.25萬千瓦。2021年,綠色能源產業實現產值465.62億元,綠色硅產業實現產值183.82億元,綠色鈦產業實現產值55.93億元,楚雄州是全國鈦產業鏈最完整的州(市),具備世界一流先進技術和生產線。綠色銅產業產值實現140億元,綠色產業占全州產業的比重達80%以上,楚雄綠色產業快速崛起,晶科能源(楚雄)電池片是云南省第一片高效單晶硅電池片,一期項目M2車間(5吉瓦產能)每天的工業產值就達2000萬元。

2001年,我省實現向越南送電,開創了中國電力輸出的先河。自2018年提出打造“綠色能源牌”以來,我省統籌綠色能源開發,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等為主的云南綠色能源產業發展速度加快。進入“十四五”以來,我省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連續5年保持在90%左右,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作為全國“西電東送”起步最早、發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云南一直推行綠色開發理念。水電開發重視梯級聯合優化開發,最大限度降低淹沒損失、保護生態環境,風、光等綠色能源開發嚴格避讓生態區,多利用石漠化荒地,做到開發過程綠色、能源產品綠色、可再生,未來,云南能源生產有可能實現100%可再生,云南建設全國綠色能源示范省的目標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關鍵詞 綠色能源牌 云南省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區 云南綠色能源 第一大產業 楚雄綠色產業 綠色銅產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