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區 > 正文

成都市天府新區:構建“1+3+N”產業體系 完善“15分鐘生活服務圈”

成都市天府新區,在“一中心三城”的功能空間規劃布局之下,成都市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構建沿水沿綠的發展模式;結合軌交站點,完善一體化慢行體系和綠道網絡;打造完善“15分鐘生活服務圈”,對公共服務設施進行精準配套,充分體現了天府新區對生態價值的追求和對以人為本的思路和堅持。在以人為本、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人相融的發展理念下,構建“1+3+N”產業體系打造西部新興增長極核。

主要做法:

打造成都科學城的高技術服務產業體系,以爭創天府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目標,聚焦航空航天、核能及核技術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關注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等重點領域,推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發展,成功引進、布局重大項目100余個。

打造天府中央商務區的總部經濟產業體系,依托會展博覽和總部經濟兩大核心產業,堅持“兩翼聯動、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著力打造面向世界的天府中央商務區。以西博城、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為核心,打造功能完備的會展會議綜合體,夯實成都做強“會展第四城”的平臺支撐;放大總部經濟要素聚合效應,實施“POD+TOD+VOD”規劃策略,以中央商務公園CBP發展新范式引領預期、聚能成勢。

打造天府文創城的文創旅游、現代金融產業體系。以設計創新為引領,以創意設計、數字影視、文博旅游為支撐,合理布局“一園一帶一區”,打造國際級主題文旅目的地,創建“一帶一路”中意文創新地標,成就世界級文創IP孵化地。當前,區域內已匯聚華誼兄弟(天府)國際藝術小鎮、天府國際旅游度假區、天府影都、中意文化創意園等多個重點產業園區。

福州市晉安區

福州市晉安區實現由郊到城、再到產城人融合發展的嬗變,得益于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主要做法:

精益求精釋放資源潛力,積蓄科創動能。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搶抓科創走廊建設機遇,讓中心城區有限的產業載體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全力推進晉安湖三創園標準化建設,盤活一批科創產業用地,嚴把業態準入,依托高意等光電產業龍頭,強鏈補鏈帶動集群發展;全力打造新店科創圈,規整片區存量空間,招大引強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極,2025年全區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千億元。發揮服務業集聚優勢,做大做優東二環等商圈經濟,構建環城現代物流集聚帶,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為科創走廊建設提供有力服務支撐。

精心建設提升城鄉品質,擦亮山水“名片”。堅持一流標準、前瞻眼光推進城市更新,建設一批高品位的精品工程,打造一批高顏值的生態休閑空間,體現大氣、美觀、綠色、特色現代都市風貌。堅持守住綠水青山、留住美麗鄉愁,統籌北峰山區全景公路、全季農業、全域旅游建設,梯次推動鄉村山水林田路房整體改善,打造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精準服務增進民生福祉,創造品質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補齊民生短板,讓住在晉安、學在晉安、醫在晉安、養在晉安成為新趨勢。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城市溫度。

精細管理樹立鮮明導向,推動工作落實。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精準科學選人用人,打造“獅子型”干部隊伍。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深化周六例會調度等運作機制,推動工作落地、落細、落實。

“智慧之城”埃因霍溫

埃因霍溫城市人口約50萬,規模相對較小,是荷蘭第四大工業城,并且是歐洲四大高科技聚居地之一。埃因霍溫的高科技園區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有超過140家入駐企業,聚集超過來自85個國家的1萬多名高科技人才,平均每天產生4項專利,占全荷蘭專利的40%,被譽為歐洲“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此城因飛利浦而崛起,飛利浦又在這座城市成長為世界著名品牌,是產城人融合的典范。

主要做法:

產業與城市的融合。園區作為市民們工作的場所,歐洲頂尖的研發性大學位于邊上,園區運營方一年舉辦500多場次活動,包括技術、商業、社交各種類型。園區居民在里面慢慢建立自己的職業、生活“人脈圈”。

產業與人的融合。園區通過提供高質量學校來提供教育服務,提供高質量生活娛樂設施來提供生活服務,滿足不同員工的需求。更進一步,通過滿足以人為本的理念,對這些生活設施進行科學設計。把能夠促進員工交流創新的元素融入其中,進而形成一個生態系統,研究機構、創業公司、大型國際巨頭、中小型企業等都享受在這里辦公。

埃塞俄比亞華堅輕工業園區

華堅輕工業園園區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城市副中心,是唯一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的工業園區,交通相對便利,服務配套相對完善,人才相對充足,距離中國承建的亞吉鐵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始發站(客運站和貨運站)僅1.5公里,是亞吉鐵路經濟走廊的門戶節點,可以通過亞吉鐵路連接到吉布提港,貨運物流十分便利。隨著環城快速路非洲大道的建設完善,從園區出發,20分鐘內即可抵達亞的斯亞貝巴國際機場。

主要做法:

產業功能多元化。合理安排加工制造、生產服務和生活配套功能,促進園區從單一的加工制造功能向綜合園區轉變。(1)出口加工功能。園區在出口加工制造業選擇上以鞋業為主導,引進服裝、箱包、農副產品加工產業。(2)生產服務功能。園區靠近亞的斯亞貝巴市的城市副中心,距離亞吉鐵路始發站直線距離1.5公里,布置商貿物流、商務辦公、會展、科技研發以及高新產業等。另外,園區加強了保稅物流、商貿展銷、科技研發、商務辦公、教育培訓等生產服務功能的支持。(3)生活服務功能。園區建設后帶來3萬~5萬人就業,加上一定數量中資方面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園區形成國際化社區,園區需要為本地就業人員和中資人員提供生活配套服務,包括配套居住、商業、醫院、國際性幼兒園和小學等生活服務功能。

空間結構布局優化。依據產業功能需求及園區現狀地形地貌條件,園區用地布局形成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加工制造、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等三個組團,總體布局呈“一園三組團”的生態組團式格局。(1)加工制造組團。加工制造組團位于園區西部,本區域土地相對平坦,坡度較小,適宜建設的土地規模較大,交通可達性較高,將打造創新、高效的現代化加工制造及物流園區。組團內將劃分11個生產單元,布局鞋業、紡織服裝、箱包、農副產品加工及其他加工制造業,同時布局國際保稅園,為出口加工提供便捷服務。(2)生產服務組團。生產服務組團位于園區中部,區域內結合地形建設景觀湖面,結合園林布局構想,設置景觀軸線,因地制宜布局名優商品展銷中心、總部基地、科技研發基地、人才小區、半山度假酒店等功能。(3)生活服務組團。生活服務組團位于園區東部,區域內布局醫院、小學及幼兒園、商業綜合體、職業培訓學校及職工小區。

國內外產城融合經驗啟示

通過對產城融合內涵和國內外典型案例的梳理,得出的啟示體現在發揮產業集聚擴散作用、突出政策導向、加快產業要素升級和促進城市功能轉型四個方面。

發揮產業集聚擴散作用。產業集聚區將會進一步吸引周邊地區的生產要素向該地區集中,該地區經濟發展又導致區間工資水平、社會福利的提升,進一步吸引人口向產業集聚區集中。以天府新區為例,區內擁有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各類產業資源豐富,從而吸引了包括大批勞動力在內各類生產要素的聚集。

突出政策導向。政策導向機制從政府角度出發,通過財政稅收、對外開放、產業結構規劃、構建支持平臺等方式,促進信息交流,提高創新能力以及加強經濟機制調控來促進產城融合。以佛山市為例,為加強區域合作,推動“香港+佛山”及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建設,高標準打造三山新城和佛山西站等區域合作的空間平臺。

加快產業要素升級。高新產業的發展和高品質城區的建設,能夠帶來高素質人口,高素質人口會進一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和人口同時發展,帶動城市配套設施的完善、生活質量的提高。以荷蘭埃因霍溫為例,通過高質量以人為本的生活服務和園區科學設計規劃,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口,以創新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佛山市為例,以“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場”的發展戰略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口,推動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促進城市功能轉型。城市建設作為產城融合的物理保障,將為產業發展提供要素支持、需求導向及空間支撐,城市功能是否匹配當前城市化需求,將影響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城市人才的生活水平提升。以瑞典南部的馬爾默市為例,推動城市轉型,建設高質量城區,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先進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 以城促產 一中心三城 優化升級 城市人才 生活水平 馬爾默市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