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區 > 正文

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有707人!東華路社區讓老齡居民“五福”臨門

每年春節前,支付寶積“五福”活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也有“五福”——“長壽福”“敬老福”“平安福”“和諧福”和“康寧福”。通過這“五福”,我們看到了社區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東華路社區東華小區建于20世紀80年代,面積0.21平方公里,在這個戶籍居民9643人的社區里,老齡居民就有4015人,占比42%,這是個典型的無物業管理老年社區。近年來,社區著眼“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實現生活環境適老化、老人照護專業化、營養膳食合理化、便民服務生活化、醫養結合多樣化、康樂活動多元化,讓老齡居民“五福”臨門。

“長壽福”

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有707人

據介紹,東華小區因建成年代久遠,設施陳舊,無物業管理,排污系統老化堵塞嚴重,小區內私搭亂建、樓房漏水、衛生死角多等問題頻發。從2008年開始,東華路社區借勢昆明城市公共空間改造,多渠道籌資2400萬元,拆除臨違建筑物1.4萬平方米,釋放公共空間48980平方米;建設主題公園1個、小游園5個,新增公共綠地2.1萬平方米,綠地率從25%提高到35.3%;完成24.8萬平方米的外墻面粉刷,打通小區“斷頭路”5條,在主要巷道彩繪文明敬老宣傳畫1222平方米,在152個單元安裝樓道休息座椅,讓老年人“拐角遇到愛”。

2021年,東華路社區“兩委”借助老舊小區改造,深入征詢老齡居民人群的建議、心聲,對轄區115棟建筑、4336戶、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居住環境進行全面提升整治。如今,東華路社區舊貌換新顏,由過去的臟亂差變為新的花園社區,重塑老年人樂居環境,先后被評為昆明市“十佳環境衛生社區”、昆明市“百佳示范小區”。現在社區有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707人、百歲老人1人,成為遠近聞名的“長壽社區”。

“敬老福”

“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10余年沒漲價

2011年,東華路社區成立“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為轄區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蔬菜新鮮、肉質合格、每餐3.3元的愛心餐,每餐四菜一湯。10余年來,“三塊三”的價格始終未變,老年愛心食堂為空巢老人以及一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累計服務158000人次。2021年,社區深度整合資源,把“三塊三”愛心食堂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面積由原來的不足5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提供多樣化服務,進一步優化老年人就餐環境。

同時,為了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買菜難”“修理難”等問題,社區充分征求老年居民意見,精心做好“家門口福利社”服務。設置3個“引攤入市”便民利民點,將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販整合為蔬菜直銷、家電修理、修鎖配鑰匙、衣物縫補等15個攤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人員,將零散服務變為規范經營,將社區管理的“煩心事”變成為老人便利服務的“暖心事”。

此外,社區還在2019年成立了“先鋒管家”,根據樓棟單元分布特點、老齡人口數量需求等實際情況,劃分7個自治片區網格,組建了90名樓棟長加黨員志愿者的“1+X”服務隊伍,讓黨員在加強老齡工作中守好主陣地、在開展志愿服務老年人活動中當好排頭兵。“先鋒管家”還鏈接了10家社會組織和“950先鋒營”“幫幫團”等志愿者隊伍,為老人提供門禁系統維修、化糞池疏通、樓道燈維護、消防設施檢查等服務,為失能老人義務剪發、送餐和開展心理慰藉服務。

此外,社區聯合轄區10家公共單位,每年共同開展“敬老月”活動,深入開展“最美家庭”“敬老家庭”評比,讓“敬老愛老助老”成為轄區群眾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

“平安福”

成立云南省第一家“微法庭”

據介紹,東華路社區借鑒楓橋經驗,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融洽鄰里關系,開展“民法進社區”活動,為老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切實做好權益維護。2020年,社區聯合街道法庭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家“微法庭”,實現一般矛盾社區“和事佬調解室”自己調、“好鄰居議事廳”大家調,對爭議較大和較復雜的矛盾糾紛安排“一屏一線一終端”“微法庭”專家調解,讓老人少跑路,成立以來維護老人權益10起,涉及金額20余萬元。

此外,社區在2021年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大力加強安全設施建設。新建改造13個公共單車棚,安裝智能門禁系統260個,新裝電子監控222個,在6個居民小區加安68個微型消防站,為3戶失能老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和諧福”

成立了“東華奶奶志愿服務隊”

東華路社區將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工作納入黨建工作機制,融入社會治理之中,并與文明社區、和諧社區、平安社區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讓老人共商社區事務、共享社區資源。組織熱心公益活動的90名退休老人成立“東華奶奶志愿服務隊”,積極參加網格社會治理各項工作,處理鄰里糾紛,調解家庭矛盾,開展疫情防控,參與創文活動,實現價值,收獲快樂,用實際行動詮釋最美“夕陽紅”。

在疫情防控期間,“奶奶隊”主動參與小區6個交通路口疫情防控點值守, 深入院壩、樓棟摸排8000余人,切實筑起疫情防控屏障。社區組織老人成立5個“好鄰居議事廳”,積極參與“四議兩公開”、社區聽證會、公共單位聯席會等活動,對老舊小區改造、公共道路停車、社區居民公約制定、便民服務點引攤入市、院壩單元環境衛生管理等28項社區治理重大問題進行探討審議,把協商民主延伸到樓棟單元,獲得為老服務“最大公約數”,在和諧社區營建上實現和合與共、榮融與共、美美與共。

“康寧福”

智慧養老讓老年人幸福生活再“加碼”

據介紹,東華路社區整合了延安醫院、衛生服務中心等周邊醫療機構資源,每月定期開展健康咨詢活動,每年免費為60歲以上老年人體檢一次。社區“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結對衛生服務中心,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就餐老人按照不同季節時段定期推出“膳食營養餐”。在居家養老的基礎上,引進萬福園、知青老年公寓2家社會養老機構,滿足不同層次養老需求。

同時,挑選有特長的社區退休黨員,邀請公益組織和醫療機構專家,為社區老人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免費義診、技藝交流、文化娛樂、智能家用電器使用和手機智能系統操作培訓等活動,給老年人幸福生活再“加碼”。將老年居民自發成立的13支文體隊伍整合成社區“文娛隊”,組織小區老年群眾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做到每天廣場有活動,重大節日、特定時期有演出,營造歡欣愉悅的生活環境。

此外,社區借助科技智慧養老,利用人口普查、高齡老人補貼發放等時機,建立老齡工作電子檔案,對老齡人員信息分類整理,確保獨居、空巢、失能(含失智)、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難老年人家庭人口底數清、情況明,實行動態管理。

關鍵詞 社區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 免費義診 技藝交流 文化娛樂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