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數字基礎不斷夯實,數字潛力加速釋放,隨著“新基建”為千行百業轉型升級打通“大動脈”,經濟社會進入全面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錨定《“十四五”數字云南規劃》發展目標,中國移動云南公司(以下簡稱“云南移動”)致力于加大網絡覆蓋、互聯,提升軟硬綜合集成能力,創新豐富信息服務種類,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現代化和智慧化生活環境。
針對云南不同區域加快推進信息服務融入醫療、教育、養老等基礎產業,推進數字城市建設,構筑美好數字生活,因地制宜將數智技術應用于社會服務并向民生普惠縱深延展。
5G領航
加速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跨地域就診難,一直是我省特別是邊遠地區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痛點。為此,我省醫共體的建設目標是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有效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等問題,方便群眾就近享受高水平醫療服務。
云南移動“5G+醫共體”賦能醫療無線化、智能化,高速連接讓天涯變咫尺,為解決就醫難題提供了可能性。
2018年以來,云南移動為臨滄市云縣建設縣域智慧醫共體提供信息和數字技術支撐,建設5G+健康醫療服務集成平臺,整合區域醫療資源,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成功打造出數字型縣域醫共體“云縣模式”。
在云縣智慧醫共體信息平臺上,縣、鄉、村三級17個醫院和衛生機構被5G網絡連接在一起,成為數據共享、資源互通的“超級醫院”。
遠程診斷、應急救援、5G+會診車、5G+遠程心電、智慧安防、5G+食堂消費、移動診療車、遠程手術示教、個人家庭醫生九大應用系統,加上互聯網醫院和健康商城,云縣縣域智慧醫共體有效整合了醫療、醫保、醫藥、公共衛生等信息資源,實現醫共體內一張網的智慧管理、智慧醫療、智慧服務。聯通縣、鄉、村的分級診療通道,帶來線上診療、線上結算等“指尖上”的便捷,實現醫共體內“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結果互認”,讓廣大群眾享受到“零距離、同質化”的遠程診療服務。線上預約掛號、繳費、結果查詢、藥品配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就醫智能引導以及健康商城等服務,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群眾就醫感受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當遇到公共突發事件、急性疫情或重大事故時,也能實現緊急預警、全員調度、統一協調的應急指揮。
“5G帶來了便捷和速度,無論是對患者、醫生還是管理機構,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云縣智慧醫共體信息管理中心主任鄭國振說。
據介紹,依托全面覆蓋的院區5G專網,云縣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一臺移動5G推車,除了滿足遠程教學、遠程檢查等功能外,也讓隨時隨地進行會診成為現實。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私有云”服務的運用,推動全縣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醫保無卡支付信息等醫共體大數據“上云賦智”,實現“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形成了醫防深度融合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
區塊鏈突破
激活大健康數據效用
打開手機小程序“臨翔慢病”,點擊“我的慢性病”,血壓、血糖等數據即刻以可視化的圖形展示出來。小程序里除了慢病和醫囑數據外,還有精準針對患者的服藥提醒、健康知識推送、24小時在線問診等,儼然一個AI慢病管理家庭醫生。
“讓數字健康走進千家萬戶”這不僅是國家頂層設計的方針理念,也是云南移動信息化民生服務的創新著力點之一。依托云南移動區塊鏈慢病管理平臺,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實現醫防融合與醫養結合的健康管理。在將慢病綜合防控、干預的便捷服務送到群眾身邊的同時,更有助于引導形成良好的健康文化,形成“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據臨滄市臨翔區醫療衛生共同體總醫院副院長錢華兵介紹,有效健康管理的前提是擁有患者樣本就診歷程中完整且真實的數據。此前臨翔區慢病管理數據的采集,主要依賴基層醫務人員手工錄入,既費時費力,數據也難以實現共享。
而區塊鏈慢病管理平臺最大的亮點在于,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和公開透明幾個重要特征,確保了患者診療數據的加密存放,同時數據的共享具有高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真實性。因此在保證患者隱私的同時,能夠提高患者數據的利用效率,促進健康管理事業發展,最終為患者帶來福利。
作為我省首個區塊鏈慢病管理平臺,自今年6月上線以來,已逐步展現出區塊鏈技術對數據的高效利用作用。錢華兵表示:“下一步,除了擴大慢病監測的人群范圍,我們會通過物聯網技術引入可穿戴設備,推動實時數據的自動錄入。隨著區域內可信數據的海量積累,將逐步打通衛健局、醫共體、衛生院、社區醫院(村衛生所)多級機構的雙向信息通道,實現慢病防治多級聯動。”
屆時,在大數據挖掘分析的基礎上,將慢病專家、鄉鎮衛生院團隊長、村醫生和慢病患者通過移動互聯網連結起來,實現醫患雙向互動,從而對慢病人群實施精準監測、預警、干預、治療,構建多方專業力量參與的、全流程的慢病綜合防治技術體系。以此為范本,云南移動將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大健康領域的更多突破,以數字化推動臨滄市大健康產業長足發展。
數字賦能
智慧因子植入“千根針”
整治亂貼亂畫,查處渣土撒漏,取締占道經營……城市綜合管理“千絲萬縷”,“一針一線”關乎城市質感。
如何既保障城市建設推進,又服務于城市功能的整體提升,在城市綜合管理中體現出城市的發展軟實力?云南移動將智慧因子植入“千根針”中,以智慧手段賦能“繡花功”,建設雙江“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實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領域、全時段監管和城市管理問題的高效率、高標準處置,推動城市綜合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9塊55寸LED屏幕拼接成為可視化管理系統,連接著105路監控攝像頭,覆蓋了整個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的主要街道、人行道、廣場和公園,對區域內的一舉一動進行實時監控——這是平臺的“眼睛”。8只喊話器將聲音從指揮中心傳輸到縣城的幾個重點區域,對違規違法或者破壞城市形象的行為進行遙控喊話提醒——這是平臺的“耳朵”和“嘴巴”。搭建在雙江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機房內的存儲服務器,則是“大腦”,運用AI技術對視頻、圖像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反饋等一系列流程,以智能決策助力管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云南移動雙江分公司總經理彭娟介紹,雖然中國移動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建設已經在曲靖市、水富市有成功經驗,但基于城市體量、治理難點和目標的不同,所以并非簡單復制,而是一地一策匹配相應的數字技術。“在雙江,除了構建基礎設施平臺和數據存儲與備份外,主要運用了網格地圖技術,以實現城市管理區域的精細劃分;運用地理編碼技術,實現城市管理對象在管理區域中的有序、精確定位;通過GIS、GPS、RS技術,分別實現城市基礎地理數據的運算、管理對象準確定位和城市遙感圖像信息獲取,從而描畫出一張完整的城市管理‘圖紙’。”
據了解,2021年,雙江縣數字城管系統累計處置各類城市管理案件800余件,處置率達到96%以上,同時協助公安機關破獲案件5起。
雙江縣綜合執法局副局長李芝健表示:“有了這套系統,平臺能夠對不同資源進行空間、時間上的合理整合,減少了巡查人力和車輛出行費用,也避免了以往存在的多頭處理、重復處理等問題。下一步我們要著力整合園林、環衛、渣土、橋梁、市政等與綜合執法密切相關的部門,強化部門聯動,形成‘平時為掌、戰時為拳’的綜合執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