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云南省: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緊緊圍繞“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十年來,我省著力從頂層設計入手,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斷取得突出成績,實現歷史性突破。”在8月12日舉行的“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專場上,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梁旭東總結說。

云南這十年 系列報道

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

梁旭東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印發實施了《關于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實施意見》,先后制定出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聯席會議制度,著力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云南堅持把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快建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

“十年來,我省探索以流域生態補償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轉移支付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綠色金融制度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點改革任務取得突破,構建起了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總體藍圖描繪與地方立法協同引領,由單一制度出臺轉向制度體系構建,由約束性為主轉向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梁旭東說。

十年來,我省相繼出臺《云南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云南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成為全國第5個制定出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的省份。

綠色經濟實現大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能源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云南省第一大支柱產業。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全省綠色能源裝機提高到9500萬千瓦,西電東送電量累計突破1.2萬億千瓦時,為東部地區累計減排9.3億噸二氧化碳。全省綠色能源裝機、綠色能源發電量、清潔能源交易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占比,均居全國前列。

梁旭東告訴記者,十年來,我省依托資源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帶動綠色鋁、綠色硅等先進制造業發展。全國綠色鋁重要產業基地初具雛形,與使用火電生產電解鋁相比,每年可為全國減少碳排放9300萬噸左右。

與此同時,我省著力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騰籠換鳥換出發展新動能,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省能耗強度累計下降37.6%。

此外,經過十年發展,云南省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GDP的比重雙雙提升至50%以上,成為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省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鮮切花、天然橡膠、咖啡、烤煙、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保持全國第1位,有機茶、有機蔬菜面積全國排名第1位,“綠色食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排全國第8位,有機產品獲證數量排全國第6位,綠色食品成為全省出口第一大項商品,農業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斷提高。

生態保護實現大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省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生態安全體系,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起“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

“十年來,我省深入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積極開展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范和保護。”梁旭東說,2012年以來,云南省爭取到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131.9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8億元、協調林業專項中長期貸款82億元,資金投向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生態保護支撐體系、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和修復、有害生物防治、林木種質資源庫建設等領域,有力支撐了全省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

十年來,云南省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質量明顯提升,全省森林覆蓋率由50.03%提高到65.04%,森林蓄積量從16.93億立方米增加到20.67億立方米,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得到持續鞏固。

此外,我省制定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云南實施規劃》《云南省“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謀劃“十四五”期間我省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八大行動”等,形成了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格局。

另據云南省生態環境廳督察專員、新聞發言人李國墅介紹,十年來,我省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持續超過98%,今年上半年達到99.4%;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總體向優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類帽子”;六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出境跨界斷面水質100%達標;與2011年相比,全省國控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提升34.2個百分點,劣于Ⅴ類水體比例下降27.8個百分點。

下一步,云南省將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工作統籌協調,加快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對標對表,狠抓落實,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完成各項重點任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鍵詞 退耕還林還草 天然林保護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綠色低碳 循環發展 六大水系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