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重磅!云南各類開發區園區營業收入突破2.5萬億元

我省各類開發區(園區)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全省經濟增長、產業集聚、創新發展、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8月18日,“云南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園區經濟專場發布會在昆明召開。全省新興產業的集聚區、科技創新的新高地、對外開放的新載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看我省各類開發區(園區)有哪些“新”氣象,還將有什么“新”作為。

新臺階

去年各級各類園區營收突破2.5萬億元

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王建新介紹,這十年,我省園區效益實現較大增長。

2021年,全省各級各類園區營業收入突破2.5萬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貢獻稅收超過1500億元。全省營業收入超500億元的園區達到11個,其中,昆明經開區、昆明高新區、滇池旅游度假區3個園區超2000億元。

新成效

優勢產業向重點園區集聚趨勢明顯

這十年,優勢產業向重點園區集聚趨勢日漸明顯。

綠色能源與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綠色鋁谷、光伏之都建設日新月異;煙草、綠色能源、文旅康養、現代物流等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發展優勢持續鞏固;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出口導向型產業等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以曲靖、楚雄、保山為重點的硅光伏產業集群漸成氣候,以文山、紅河為重點的綠色鋁產業集群漸成規模,以曲靖、昆明、玉溪為重點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初具雛形,以昆明、玉溪為重點的數字經濟產業不斷壯大,以昆明、玉溪、楚雄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新提升

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數約占全省的60%

各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全省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數約占全省的60%。園區企業競爭力大大增強,全省獲批9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33個省級示范基地,培育759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成長型中小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新創新

探索“管委會+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體制機制上,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積極探索“管委會+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激勵機制上,昆明經開區、大理經開區等積極探索兼職兼薪、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多種分配方式。

在合作共建上,昆明市全面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建磨憨國際口岸城市,成為全國唯一一座有“邊境線”的省會城市;昆明經開區與上海臨港集團探索合作共建昆明科技城;楚雄與上海嘉定、瑞麗與江蘇揚州、臨滄與南京江寧等結對共建,積極探索“飛地經濟”,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保山市集中各縣(市、區)資源要素打造“園中園”。

新成果

云南自貿區形成276項制度創新成果

省商務廳副廳長、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辦公室副主任張紅介紹了十年來我省開放型園區發展情況。

十年來,我省已初步形成以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引領,5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帶動,1個跨境經濟合作區為重點,2個綜合保稅區和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2個省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為支撐的全方位、立體化開放平臺體系。

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十年間實現從“謀劃研究”到“獲批掛牌”,再到“碩果累累”的“三步跨越”。

昆明片區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穩步發展,引入北京黑馬加速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西南管道等一批優質稅源型總部企業。昆明長水機場獲批7條涉及第五航權航線。

紅河片區有序啟動中越跨境文化旅游康養產業園、邊民互市落地加工冷鏈物流產業園、陶瓷精深加工等一批新增項目。中國—東盟(河口)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自主創新“電商跨境+邊民互市”的互市電商跨境出口模式,吸引入駐企業153戶,實現網上銷售額13.16億元;德宏片區創新“一線兩園”跨境產能合作模式,試點企業在緬方建廠投產,實現產品利用緬甸原產地證明出口歐美。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連年突破百億,在全國首推人民幣對緬幣兌換參考報價,創造引領中緬貨幣兌換匯率的“瑞麗指數”。

截至2022年6月,云南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54579戶,完成外貿進出口2598.27億元(含邊民互市)。2021年,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42.94億元,增長317.37%。市場采購貿易出口額51.3億元,增長583%。159項國家和省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為100%。共形成27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屬全國首創46項。

國家級經開區 去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6.4%

昆明經開區現代商貿物流、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業占園區營業收入比重達到49%,跨境電商、數字經濟等新業態加速聚集。曲靖經開區新能源新材料占園區營業收入比重已達30.9%,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已占園區營業收入的24.4%。蒙自經開區新材料、電子信息兩個新興產業產值占比從零提升到40%左右。大理經開區綠色食品加工、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3個產業已占園區營業收入的30.1%。嵩明楊林經開區綠色食品加工、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占園區營業收入的40.7%。

2021年底,全省國家級經開區注冊企業數量71183戶;全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688.51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2.39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6.4%。

高新區 已成為科技企業培育的主陣地

目前,我省有昆明高新區、玉溪高新區、楚雄高新區3個國家高新區,有曲靖高新區、文山高新區、臨滄高新區3個省級高新區。

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張繼紅介紹,2021年,全省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5399.26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158.35億元、實現凈利潤220.97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7倍、1.5倍和1.1倍。

過去十年,云南省高新區在新型疫苗、稀貴金屬、數字經濟、液態金屬、新能源電池、綠色食品等六個領域形成了一批產業名片。2021年,云南省3個國家高新區R&D經費支出42.8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3個百分點。

高新區已成為科技企業培育的主陣地。科技企業梯隊加速壯大,截至2021年,全省高新區累計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857家、高新技術企業397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4家。企業創新成果持續涌現,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EV71手足口病滅活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國六標準汽車尾氣三元催化劑及磷化銦、砷化鎵、鍺單晶片等光電半導體材料都出現在云南省高新區。

邊合區 河口邊合區經濟總量躍居西部地區第一位

畹町邊合區著力推動傳統貿易轉型升級,已引進汽車制造、生物制藥、食品加工、水果及水產品交易等業態。臨滄市加快培育發展進口農產品加工、出口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和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兩大重點產業。孟連邊合區加快發展錫礦、鋅礦、紅木、橡膠、石材等加工業,拓展機械設備、日用百貨等出口。麻栗坡邊合區加快發展電力、礦產品、農產品進口落地加工、跨境電商、現代物流等產業。

2021年,全省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億元,外貿進出口(含口岸)739.8億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的23.5%。河口邊合區經濟總量在全國17家邊合區中躍居第二位、西部地區第一位。

綜合保稅區 紅河、昆明綜合保稅區由C類提升為B類

2021年,我省綜合保稅區實現外貿進出口223.3億元,增長25.9%。其中,昆明綜合保稅區進出口77.3億元,增長591.1%。

2020年全國綜合考評,紅河、昆明綜合保稅區均由C類提升為B類。紅河綜合保稅區成為全省發展保稅加工業務的重點園區。昆明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全業務種類落地,跨境電商增速在全國綜合保稅區排名前列。中老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即將實現圍網運營。

專項支持

共同出資設立科技創新聯合資金

我省將“真金白銀”地支持高新區建設發展。對新獲批的國家高新區一次性給予最高10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對新獲批的省級高新區一次性給予5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對進入全國排名前40位、年度排名提升10位以上的國家高新區分別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500萬元研發經費支持。

對成功獲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給予500萬元一次性補助。省科技廳計劃每年對高新區特色主導產業安排一個重大科技項目,支持高新區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吸引全球新技術成果在高新區“首發首試”。

支持高新區建立瞪羚、獨角獸企業培育庫,對總部和主營業務均在高新區的獨角獸企業,一次性給予最高1000萬元補助。

省科技廳、高新區所在州(市)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三方將共同出資設立科技創新聯合資金,專項支持高新區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指導園區進行差異化綜合評價

目前,省發展和改革委正在牽頭制定《云南省開發區評價辦法(試行)》,擬對全省各類園區進行差異化綜合評價。

評價指標擬設置綜合實力、質量效益、創新能力、綠色低碳、開放水平等5類一級指標、22項二級指標。根據不同類型園區的功能定位,分類設置指標權重,高新區更注重創新能力,開放型園區更注重開放水平,產業園區更注重質量效益。

今后,將發揮評價“指揮棒”和激勵作用,將評價結果與園區獎勵、要素保障、動態調整、機構編制等掛鉤,對綜合排名靠前、進位較多的園區給予獎勵,優先支持各類要素向干勁足、進位快的園區傾斜。

關鍵詞 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鍺單晶片 專精特新 云南這十年 園區經濟專場 質量效益 創新能力 綠色低碳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