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我省國資國企聚焦主業,做優做強,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國有企業在全省優化結構、暢通循環、穩定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顯。
引領發展、服務社會的本領能力持續提高,為區域社會繁榮、經濟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持,充分彰顯全省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
體制機制建設不斷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國資國企在深化改革總體進程中,多管齊下、內外兼修,不斷增強依法合規經營管理建設,使治理結構更加科學、機制更加順暢、制度更加完善、監管更加到位,持續向著標準化、規范化、透明化、高效化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全面從嚴治黨方面,每年制定印發省屬企業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等重要工作清單,督導企業在完善公司治理過程中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截至目前,黨組織關系由省國資委黨委管理企業共計75戶,基層黨組織9797個,黨員132788名;省屬企業1619家公司完成“黨建入章”,完成率99.87%;513個黨委制定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完成率100%。
企業管理體系建設方面,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大外部董事選派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工作力度。目前,已有12戶省屬企業實現集團層面外部董事占多數,各級子企業有879戶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占比99.09%;經理層成員實現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和市場化選聘占比達99.73%。治理主體全面建立權責清單和議事規則,切實落實企業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權責劃分和職能分工,基本建成有效規范的決策和制衡機制。
產權管理與交易方面,充分運用產權登記系統,更好發揮產權信息和數據在國資監管中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高國資產權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云南產權交易所成立以來,已順利完成云植藥業引入貴州百靈增資項目、省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轉讓昆明嘉麗澤公司80%股權項目等眾多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項目,充分引導、調動各類社會機構參與存量資產交易,提升交易效率、提高標的競價、提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能力。
加強監督方面,建立完善監督制度,省國資委制定出臺《關于健全完善省屬企業監督機制暫行辦法》《省屬企業常態化監督閉環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從企業管理、業務操作、國資監管三大角度深層次構建合規經營制度體系;切實推動巡視審計整改,省屬企業巡視發現問題整改率達92%以上,審計發現問題整改率達95%以上。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不定期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先后組織開展境外腐敗治理專項整治、制度執行專項整治、省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損失責任追究專項整治,以及工程建設領域潛規則問題和會計信息質量專項整治等專題行動,以更嚴的監督保障國有資產安全,護航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持續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國資國企在努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切實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盡己所能、回饋社會、合作共贏,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努力打造“和諧國資”。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21年末,省屬企業共投資參建我省21個鐵路項目,建成通車16個,通車里程4740公里,累計撬動全省鐵路建設投資超過1400億元;新建成高速公路6700余公里,總投資額1.128萬億元,助力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大關,從西部第5位躍居全國第2位;總長755.44公里的滇中引水工程正在提速建設,建成后年引水量34.03億立方米,惠及全省6個州(市)34個縣(市、區),受益國土面積3.6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112萬,解決工程沿線群眾就業崗位4400余個。
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積極應對冬季煤炭供應吃緊難題,2021年完成電煤供應443.89萬噸,為省內7家火電企業能源電力保供作出積極貢獻;為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每年保障1000萬噸肥料穩價供應,助力滿足全國5億畝耕地用肥需要;航空產業著力構建省內蛛網型航線網絡,開通省內環飛航線27條,貨運航線18條,貨郵吞吐量等綜合運輸能力顯著增長;嚴格執行國家貨車通行費優惠等減免政策,累計減免車輛通行費279.31億元,進一步推動全省物流業降本增效。
穩就業促民生方面,堅持將穩步推進就業作為緩解社會矛盾、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抓手,不斷擴大招聘納新規模,持續穩定國有企業就業基本盤,切實提高社會總體就業率。2012年—2021年,省屬企業職工年平均人數達25.89萬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由5.51萬元增長到11萬元,通過校園招聘、社會招聘等方式共接收大學畢業生、社會人員等超12萬人。
此外,在脫貧攻堅期間,云南國資國企積極引投產業投資基金10億元,探索產業扶貧新途徑;投資近1500萬元,扶持昭通鎮雄打造現代設施農業合作社,為貧困群眾找到精準脫貧之路;創新開展“富滇—格萊珉扶貧貸款”項目,獲頒“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投資近4000萬元,在曲靖宣威建設刺梨產業扶貧項目;協助完成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270.9億元資金撥付,建成315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置逾16萬戶貧困戶等,深受廣大群眾的認可與好評。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開創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國資國企緊緊圍繞將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這一重大戰略定位,積極走出國門,拓展越、老、緬、泰等周邊國家和其他海外市場,爭當“一帶一路”建設先行者,在為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貢獻國企力量的同時,也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開創了新局面。
投資合作方面,省屬企業積極“走出去”承接實施海外項目,業務遍及27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承建的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榮獲全國“安全發展共享繁榮”海外優秀項目;參與投資建設的中老鐵路已如期建成通車,柬埔寨吳哥國際機場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贊比亞煙草復烤廠、老撾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海外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建設的民爆物品生產項目,被列入中哈兩國元首親自見證的51個重點項目之一;與老撾合作建設的色拉龍一級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
跨境貿易方面,共同構建跨境交通物聯網體系和智慧物流平臺,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跨境物流公共信息體系,實現區域內物理信息互聯互通;與東南亞國家以及日本、德國等20余個國家建立了雙向貿易及跨境物流服務;全力開展農產品國際貿易,向東南亞、南亞、中東國家出口花卉、咖啡、蔬菜、蘋果、食用菌等綠色農產品,積極開拓海外綠色食品市場。
資源共享方面,加大境外錫礦等重點項目合作力度,參與國際行業標準制定、產能合作和技術交流;深化與老撾、緬甸等國家在天然橡膠種植、加工方面的合作,確保戰略資源安全有效供給,同時,擴大罌粟替代種植,為國際禁毒事業作出貢獻。
跨境金融方面,在老撾合資設立“老中銀行”,使本省城商行成為全國唯一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泰銖直接交易的“做市商”城商行,也是全國首家直接從老撾陸路調運基普現鈔到國內的銀行,跨境金融實現長足發展。
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國資國企協同用力,牢牢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據謝曙光介紹,省國資委先后制定出臺了《省屬企業債務管理辦法》《債務風險預警應急處置工作規定》等政策措施,并與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銀保監局、云南證監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單位,聯合建立了我省國有企業債務風險協同監測預警機制。
深化改革助力防風化債方面,著力構建“1+1+X”框架體系,先后完成云南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國有金融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個“1”的組建,云南省煤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云南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若干“X”的組建;在云投、航產投穩步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工作。
完善機制助力防風化債方面,建立健全投資風險防控機制,實施投資全過程監管,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嚴控境外、金融、非主業等方向的投資,積極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向主業、實業集中,扎實構建風險防控閉環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債務風險量化評估體系,防范隱性債務、明股實債等虛假降杠桿行為;建立債務風險管理分級預警機制,運用數字化手段實時動態預警;根據不同行業資產負債特征,實施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重管控機制,定期開展債務風險排查,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加強境內外債券發行管理,完善債券應急機制,嚴防重大違約風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