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觀察 > 正文

紀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發現50周年 學術研討會在玉溪舉行

8月13日至15日,紀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發現5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玉溪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文物、考古、民族、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追溯李家山古墓群的前世今生,并發布《李家山宣言》,成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

玉溪市將以此次研討會為起點,著力推進李家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李家山博物館建設,讓李家山“活起來”,讓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當地群眾,實現文物開發、保護利用與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青銅流光 星斗漫天

“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牛虎銅案出土于李家山墓葬群24號大墓。該墓群現位于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星云湖北岸,于1972年、1992年進行兩次發掘,1994年、1997年又各發掘一座墓葬,共計87座,出土青銅器文物4000余件(套)。其中第二次發掘被評為1992年“中國十大考古”之一。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再次啟動李家山古墓群新一輪考古工作。李家山古墓群的考古發現,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華文化從多元到一體形成過程的重要例證,對于研究探索西南邊疆歷史文化具有極高價值。

來到玉溪市江川區江城鎮,穿過溫泉村,拾級而上登頂尋跡,曾參加過李家山古墓群發掘的考古隊員們重回故地,無不感嘆歷史對這片土地的饋贈。

編鐘、貯貝器、孔雀形銅鎮、金腰帶、玉釧、各種扣飾……云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展廳里,一件件精美的古滇文物讓人感受古滇人鑄造技藝之精湛。它們如光陰的使者,凍結時間,描摹出一幅幅生動恢宏的古滇國畫卷,將其社會風貌以立體的藝術形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李家山古墓群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年代為春秋晚期至東漢初期墓葬群。墓葬主要分布在山頂、南坡及西南坡,墓葬形式為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以青銅器為主,包括兵器、禮器、儀仗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李家山古墓群屬滇文化范疇,對研究古滇國的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結構及對外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

公元前5世紀正是以李家山為代表的滇文化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使用青銅器的數量多、范圍廣、種類齊全,造型風格與其他地區相比,有很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時,它吸納了中國青銅時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地區的鑄造技術,以當地的土著文化為本,接納了北方草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東南亞文化等。

“李家山墓地的出土器物直接反映出中原‘漢式’文化從無到有、由少到多,而傳統滇文化由多到少、由盛而衰的遞變規律,初步勾畫出當地青銅文明逐步融入中華文明洪流之中的歷史圖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委會主任白云翔說。

“李家山墓地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考古學研究的很好的實例。”“從區域位置上來講,李家山和三星堆有著緊密復雜的聯系。”“建設遺址公園的目的是更好地保護李家山古墓群。”……研討會期間,百余名專家學者深入探討李家山古墓群的文化價值,挖掘闡釋其蘊含的中華文化基因,對李家山古墓群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歷史進程中的地位進行深入研究,并為云南文物工作的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李家山宣言》提出:古滇青銅文化是中國西南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面貌,李家山出土文物與石寨山一道,共同構成滇文化的核心內涵,內容極其豐富,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與藝術價值,是中國青銅文明最后階段的杰出代表。李家山全方位地反映了古滇國社會生活的面貌,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華文化從多元到一體形成過程的重要例證,對于研究探索西南邊疆歷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李家山的考古學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華南百越文化、南亞東南亞地區古代文化存在著密切的文化交流,是早期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

保護傳承 本固枝榮

在溫泉村前遠眺村后的李家山,其山形酷似金元寶,常年花繁葉茂,山腳涌泉,俯瞰星云湖,在當地人心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們村從不缺水,還常年涌出溫泉,與其說是我們在守護這里,還不如說是大自然在庇佑著我們。”李家山古墓群警衛員寧躍東說。

“古滇文化是云南青銅文化的典型代表,李家山古墓群是古滇文化最重要的考古學實物遺存,其鮮明的地域色彩和區域特征充分展示了古滇青銅文明的獨特性和高度發達水平。”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楊德聰介紹,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再次啟動李家山古墓群新一輪的考古工作。在接下來的具體工作中,將加快推進李家山大遺址考古,深化文物價值闡釋,醞釀學術任務,回答關鍵問題,提升考古研究水平。提速李家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建設,活化文物資源利用,講好李家山故事,提高大遺址保護展示利用水平。

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王方在研討會分組交流時提到,對于李家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要堅持保護第一,切實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深入挖掘價值,加強遺址內涵研究;創新策展理念,聯合策展辦展;拓寬推廣傳播新空間;創新智慧管理新路徑,使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務人民,讓歷史文化遺產持續煥發蓬勃活力。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泰敏表示,此次研討會極大地增強了考古工作者在新一輪考古工作中的信心和決心,希望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到李家山考古工作中,充分發掘李家山考古工作的價值,讓李家山和帽天山一起,成為玉溪文旅融合中的亮麗名片。

《李家山宣言》也達成共識,認為李家山是凝結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文化遺產,要充分發揮李家山文物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重要作用,應積極推進李家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讓李家山“活起來”,將李家山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關鍵詞 紀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發現50周年 學術研討會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泰敏 考古工作者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