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姚縣著力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適宜地區大力推廣“烤煙+”模式,最大限度挖掘糧食增產潛力,增加糧食產量。大姚縣找準7月至11月這段時間的農作物生產茬口,積極培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特色雜糧,以“烤煙+”成熟的套種栽培技術,大力推廣烤煙、玉米地、蠶桑地、林果地套種玉米、豌豆、蔬菜和早青蠶豆等生育期較短的作物。在區域布局上,金碧、龍街、趙家店、石羊、新街等壩區適宜村組主要發展秋玉米、秋豌豆、秋蠶豆、蔬菜等;三臺、三岔河、鐵鎖、灣碧、桂花、曇華、六苴等山區半山區適宜村組發展秋馬鈴薯、秋蕎、秋青貯飼料玉米等。
在晚秋糧食生產工作中,縣農業農村局通過調研后編發了成熟的“烤煙+”3種種植技術要點,為適宜地區的群眾開展晚秋套種技術提供參照。同時,大力推廣節水保水、豐產栽培、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等科技措施;鄉(鎮)、村、組召開戶長會發放技術明白紙,編發手機短信、微信,對“烤煙+”模式的品種選定、種植技術等進行廣泛宣傳,動員適宜種植區域的種植主體、農民積極開展晚秋糧食作物種植;縣、鄉農技人員還結合晚秋作物品種的生長特點、種植規范,深入開展“烤煙+”模式的宣傳和技術培訓,指導群眾科學規范種植晚秋作物和中耕管理。
今年,全縣計劃晚秋作物生產10.48萬畝,其中,種植晚秋糧食作物5.42萬畝、經濟作物5.06萬畝,同時舉辦烤煙套種玉米樣板、豌豆樣板1800畝,力爭實現晚秋作物增加糧食0.82萬噸,實現晚秋作物總產值1.3億元以上。
劉國平 龔靖益
永仁縣
近年來,永仁縣宜就鎮全面推行“烤煙+玉米”套種模式,不僅為次年煙葉種植調整了土壤環境,而且科學調節煙葉茬口、提高了抗病抗蟲能力,合理利用了土地,使耕地產出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煙農收入。
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永仁縣宜就鎮加快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提前謀劃、周密安排,抓住節令,充分發揮煙區資源優勢,結合綠色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大力調整種植產業結構,積極爭取省婦聯駐村工作經費支持為種植戶購買玉米種子,以發展秋玉米優勢農作物為主線,加大煙后玉米種植力度。
“烤煙+玉米”套種模式充分利用了煙葉前期大水大肥,促使葉大而肥,玉米后期吸收大量肥力,實現了煙葉“前促后控”、玉米“前控后促”的需求規律,煙葉正常成熟落黃采收完畢,玉米恰好正值旺長期,迅速發育膨脹。上拉古村煙農余加莊說:“‘烤煙+玉米’套種模式真好,土地不閑置,自己還不用購買種子,這一季除了煙葉收入,還有玉米收入,玉米秸稈還可以用來做青儲飼料發展肉牛養殖,收入也增加了。”余加莊介紹,今年他在煙地里套種了25畝玉米,預計每畝收入可達2000元,除煙葉收入外,套種的玉米還為他家增加4萬多元的收入。實施“烤煙+玉米”套種模式,煙農不僅不用出種子錢,還多了一份農業收入。
截至目前,宜就鎮在宜就、拉利坪、外普拉、潘古里等村委會落實栽種煙后秋玉米800余畝,在立秋節前完成全鎮計劃950畝的煙后秋玉米栽種,預計畝均收入達2000元以上,可增收190多萬元。